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筑一堡垒 守一域人——重庆三峡中心医院抗“疫”纪实

2020-02-18 11:22:15  来源:华龙网

2月16日中午,重庆三峡中心医院,42岁的杨鑫(化名)终于走出了病房。他是该院治愈的第100名新冠肺炎治愈患者。

截至2月16日24时,三峡中心医院累计接诊新冠肺炎确诊患者233人,其中万州108人、区外125人。截至发稿,治愈出院患者已超过100人。

医护人员将一名患者扶进医院。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记者 李文科 摄

作为全市4个新冠肺炎患者集中救治定点医院之一,三峡中心医院承担着渝东北地区确诊患者的收治任务。目前,整个病区运行有序,医护人员零感染。

病毒阴霾下,逐渐增加的治愈患者,为社会注入光亮和信心。

严峻!36小时改出一座专门医院

1月21日,重庆首例新冠肺炎患者万康(化名)从巫山县人民医院转诊入住三峡中心医院。同一天,万州首例新冠肺炎患者确诊。

发热门诊的医护人员忙得不可开交。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记者 李文科 摄

“从确诊病例的活动轨迹来看,春节前从武汉回万州探亲的人员居多。这与万州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密不可分。”万州区有关负责人介绍,万州地处三峡库区腹心地带,与湖北利川市接壤,可通过“水陆转运”“空陆转运”“高铁转高速”等方式连接。

正值春运期间,周边区县从湖北返乡人员在万州中转的较多,湖北武汉返万来万人员基数大,疫情传播风险高、防控难度大,疫情防控形势复杂严峻。

医护人员为恢复的不错的患者加油鼓劲,为他们增加信心。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记者 李文科 摄

三峡中心医院随即成立了疫情防控指挥部,成立诊疗专家组,建立防控体系和救治体系。总院及各独立运行的分院门诊,设立预检分诊处和发热门诊,医护人员轮流实行24小时值班制,医院抽调专家成立医疗救治专家组,第一时间组织全院开展6场2900余人次的集中培训。

此后数天,重庆确诊患者不断增加,仅万州的确诊人数就达到28人。

重庆首例新冠肺炎确诊患者治愈出院。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记者 李文科 摄

按照“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原则,重庆市卫生健康委确定三峡中心医院为渝东北片区新冠肺炎集中救治医院,派出市级专家组蹲点指导,周边10多个区县的确诊病例将送到这里接受医疗救治。

医护人员观察刚出生的女婴。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记者 李文科 翻拍

接到任务后,三峡中心医院决定,将百安分院改造为专门的救治医院。“我们腾出一栋楼来,将原急诊科调整为发热门诊,在住院部5、6、7楼设置发热留观病区,住院部8、9、10、11楼设置轻症肺炎应急病区,住院部12、13楼设置重症肺炎应急病区。”百安分院院长程致说,“通过分隔病区,调整布局,对发热门诊、疑似患者及确诊患者进行分类、集中救治。”

从1月27日上午10点接到命令,到1月28日晚上10点,医院在36小时内完成了原病区病人的疏散照护,隔离病区的改造装修,发热门诊的规范设置,以及医护人员的调配集中等。

1月29日凌晨,首批18名确诊患者,被顺利转移到百安分院,集中接受医疗救治。

请战!火线收到449份入党申请

“在这个特殊时刻,人民群众需要我们。将病毒挡在身前,把百姓护在身后!”

“保护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我们的职责!”

……

疫情之下,三峡中心医院1500余名职工纷纷请战,其中既有医护人员,也有普通的行政后勤人员和退休职工等。

调制好的中药配方颗粒。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李文科 摄

“我的专业是常年与重症患者打交道,抗‘疫’必然要上,这是我们的使命!”重症肺炎应急病区副主任黄霞说。在病区的20多天里,她全副“武装”时间最长的一次超过30个小时。

姜馨香是一名90后,此前是三峡中心医院百安分院全科医学科的护士。1月21日,得知科室要抽派人手到发热门诊支援,她毫不犹豫主动请缨,此时自己不再只是女儿、妻子和两个孩子的母亲,更是一名抗“疫”前线的医护人员。1月27日,她又加入到重症肺炎应急病区,全身心投入工作。

连续多天长时间穿着防护服进入隔离病房,姜馨香的鼻梁被护目镜磕伤了。连续多天,她都要贴上创可贴,才敢再戴护目镜。“大家身上都留了‘记号’,这是我们对病毒的宣战书!”姜馨香说。2月2日深夜,忙完手头上的工作,姜馨香写下了“疫情火线入党申请书”。

医护人员陪同患者出院。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李文科 摄

同样提交入党申请书的还有轻症应急病区夜班小组组长冯美玲。2月3日凌晨5点多,冯美玲连续工作多日支撑不住晕倒在地。待她苏醒过来大家才知道,这个体重不足45公斤的坚强女汉子,10多天前才刚刚做了手术。

2月3日,三峡中心医院成立抗击疫情临时党支部,重症应急病区、轻症应急病区、留观应急病区分别为临时一二三支部。在党员带动影响下,临床医生、护士、医技人员以及行政后勤人员递交的入党申请书多达449份。

前方抗“疫”之外,关爱医护人员的后勤保障也在同步跟上。医院的祝英城医师,一直奋战在抗疫一线。其妻子王俊杰也是该院检验科职工,怀孕8个多月,目前一人居家待产。三峡中心医院工会副主席兼办公室主任田继书获悉情况,当即揽下代为跑腿照顾的业务,让王俊杰安心准备生产。

问需求、解急难、送问候,一线医护人员的“后院安宁”,得到全心全意的守护。

治愈!中西医结合保证诊疗质量

1月29日,万康从三峡中心医院治愈出院。在院8天里,她曾经历病灶增加、呼吸困难、血氧含量一度低至危险等状态。

“入院后,专家组立即为她进行多学科会诊。”市级救治专家组副组长、重医附二院感染科主任胡鹏介绍,在万康住院期间,市、区专家组以呼吸、重症、感染为核心,辅以中医、影像、院感等多学科组合,实施雾化、抗病毒、抗感染等多种手段,保证了患者的诊疗质量。

即将到一线上班的医护人员进行体检。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记者 李文科 摄

胡鹏说,在三峡中心医院,专家组每天上午8:30或下午3:00,都要集中讨论分析每个危重及重型病人的病情,包括如CT影像变化、血气分析等;同时商议具体救治方案,包括机械通气的模式及参数等;每日还要集体讨论每个预计出院病人是否达到出院标准等。

2月11日23时46分,重庆首例新冠肺炎确诊孕妇在三峡中心医院经剖宫产顺利产下一名女婴,重2.65公斤。女婴母亲给女儿取小名“安安”。顺利出生,只是安安闯过的“第一关”,她还要在隔离病房观察14天,并接受病毒核酸检测。目前,安安前两次核酸检测均为阴性,已平安度过6天。

“她们母女平安也离不开产科、新生儿科、麻醉、手术等多科室专家的力量。”三峡中心医院新生儿科副主任彭周杰称,多学科诊疗有利于及时制定针对性强的治疗方案,根据患者基础条件提供全方位的医疗服务,最终保证诊疗质量。

市级名中医、市中医院肝病科主任刘华宝作为市级专家组成员,也一直坚守在战“疫”一线。“在医疗救治中,中医参与率达到91.3%。”刘华宝说,结合临床观察,中西医融合治疗,对患者症状改善、肝功能保护等都发挥了综合治疗作用。

“实践证明,中医早期干预,可以阻止轻症向重症、危重症发展,而对重症、危重症后期康复,中药一样有调理作用。”刘华宝说。

后盾!共同心愿凝聚强大合力

目前,重庆市委、市政府加强对万州区疫情防控工作指导支持,向万州区派出工作组,帮助万州区共同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

万州区卫健委副主任、区联防联控指挥部疫情防控组组长邵平介绍,万州日检测样本能力由1200份提高至现在的1900份,日采样能力由600人次提高至1400人次;每批8小时内完成检测并出具报告,除规定4类人员外,还将解除隔离的密切接触者、密切接触者家人、高风险暴露行业从业者3类人员纳入检测,提高了采样质量和检测速度。

但还有些患者,早期并无新冠肺炎的症状,胸部CT检测却发现肺部有问题,并且快速发展。2月14日,重庆市卫生健康委抽调的市级专家组抵达万州,并在万州率先开展无症状阳性检测者科研攻关。万州区人民医院被定为专用医院,设置隔离病房260个,抽调中医专家、中西医专家、心理医生、营养学专家,联合市级专家力量,组建医学科研攻关团队,一人一策、综合施治。

截至2月15日24时,这里收治无症状阳性检测者50人,正通过开展中医干预、西医配合、营养食疗、心理疏导、身体锻炼、睡眠保障等方式,每天两次会诊研判病情进展,加强中西医结合全方位干预,全力阻止无症状阳性检测者转为确诊病例。

2月15日,三峡中心医院120名医护人员接受体检,剪短头发,搬进医院集体宿舍,整建制换岗,让已在前线抗“疫”半个月的医护同胞轮换休息。

2月16日,来自重庆主城、开州、梁平、石柱、大足、南川、秀山、忠县、奉节等地支援万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46名医护人员陆续抵达万州,并于17日开始开展相关救治工作。

疫情防控到了最吃劲的阶段,共同的心愿凝聚成强大的合力。筑一堡垒,守一域人,护一座城。春暖花开日,就在前方!(首席记者 黄宇 记者 李华侨)


相关推荐:

孝感前方报道|刘华:为“抱薪者”守门

战疫“大将”王导新

健全乡村治理 维护农村稳定(政策解读·聚焦中央一号文件④)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