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前线特写|离病毒最近的“情报员”

2020-02-16 11:21:46  来源:华龙网

要穿多层防护衣服才能保障安全。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李文科 摄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月16日6时讯(首席记者 黄宇 记者 李华侨)15日下午三点,重庆三峡中心医院轻症肺炎应急病区。陈静完成四小时工作后,从隔离病房走出。隔离门外,麻国星等三位同事早已换好装备,等着换岗。

她们是三峡中心医院的感染科护士,现在是病毒检测小组的检验师,是众多抗“疫”医护人员中的一员。移液器、检测试剂和各种仪器是他们的“武器”,发出去的每一份报告单,是他们提供给前线的“情报”。

一名医护人员正在穿戴面罩。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李文科 摄

“每个发热病人或疑似病人,都需要我们的检测。”麻国星说,从开始接收新冠肺炎患者以来,他们科室就一直在岗,凭借自己的专业技能,为每一个患者进行检测,尽力确保结果准确无误。

20多天来,病毒检测小组每天检测的相关症状人员数量都在70人以上,最多的一天达到110多人。“每天都是高强度工作,”麻国星说,“除了咽拭子、咳痰,还要根据患者情况以及专家组的意见进行其他标本的收集。”

在防护服上写上加油字样相互鼓劲。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李文科 摄

由于新型冠状病毒的特殊性,标本取样工作一直进行得异常严谨,且充满危险。检验师们要确保标本选取、采集、保存、检测等全过程安全有效。

“在这个过程中,尤其要注意采集过程的安全。”陈静说。以咽拭子为例,她们工作时接触的是患者的咽喉部位,要靠得很近才行,而咽喉非常敏感,稍微用力不当,就可能引起患者不适。

“层层防护,为的是万无一失,确保我们绝对安全。”陈静说。在一次为80多岁老人采样时,老人突然感到咽喉部位不舒服咳了一口痰,直接吐到了陈静的手套上。那一瞬间发生得非常快,陈静任何反应都来不及做出。好在防护服穿得严实,手套也有三层,她马上更换了手套,继续投入到工作中。

重庆三峡中心医院感染科采样小组的几位护士被称为是离病毒最近的医护人员。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李文科 摄

“回头想想,还是有点后怕。”陈静说,这也给她们临床工作提了醒,处处都马虎不得。

进入隔离病房前,麻国星和同事互相帮助,分别穿上三级防护服,戴上防护面具和面罩,在防护服上写上名字,并检查无误。陈静再次和她们核对了工作流程,才放心地退到阳台上。

“加油!”关门前,麻国星扭头,和陈静举了举拳头,喊道。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