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3日,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在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总工程师田玉龙,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李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甘霖等介绍了目前疫情防控重点医疗物资和生活物资保障情况。
“截止到2月1日,市场监管系统共出动价格执法人员39万人次,立案查处价格违法案件1413件。”甘霖透露,依法严厉打击涉疫情的市场违法行为,全力维护市场秩序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是市场监管部门首要的政治任务。
物资供应属于紧平衡状态
作为国务院应对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医疗物资保障组牵头单位,工信部主要负责医用防护服、医用护目镜和眼罩、医用口罩、消杀用品、负压救护车、红外体温计等重点医疗物资的生产保障,统筹调度急需物资。恰逢春节,医疗物资生产企业和物流系统大多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复工复产十分困难。
田玉龙介绍说,为此,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有关方面采取多项措施保障医疗物资供给:首先是动员企业加快复工复产达产扩产。1月21日起,工信部连续7次对各省市疫情防控物资供应保障工作作出具体部署,督促动员医疗物资生产企业尽快复工复产,加强对重点医疗物资的统一管理、统一调配。
与此同时,工信部向医用防护服等重点医疗物资企业派驻30名司局级带队的特派员工作组,会同地方工信系统、药监系统,全力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原材料、物流运输等问题,快速增加有效供给。
此外,积极开辟国际物资采购渠道,组织国际专项采购,从多个国家采购了大量的紧缺医疗物资。
针对前线物资供应告急的问题,田玉龙回应说,目前最主要紧缺物资的复工率在60%至70%之间,产能已经开始逐步显现。总体来看,供应告急情况已经得到了大大缓解,目前属于“紧平衡”的状态。他特别指出,作为国家医用物资的重要生产基地,湖北产能恢复得非常快,尤其是医用防护服、护目镜等医疗物资。
据统计,截至2月2日24时,工信部共协调国内生产企业累计向湖北发送医用防护服15.45万件,运抵13.12万件,N95口罩发货13.36万件。
田玉龙说,相信随着工业体系的不断恢复,物资供应的企业快速进入生产状态,在保武汉和湖北需求重点的同时,物资供应将开始从“紧平衡”趋向“稳定平衡”。
立案查处价格违法案1413件
疫情发生以来,口罩等有关物资出现紧缺,个别生产经营者仍借机哄抬价格,甚至偷工减料、捂货惜售,引起老百姓的恐慌性抢购,加剧了供求矛盾。
对此,甘霖介绍说,市场监管部门及时向全系统发布紧急通知,向全社会发布维护防疫用品市场价格秩序的公告,并出台查处哄抬价格违法行为的指导意见,明确执法的标准和尺度。
截止到2月1日,市场监管系统共出动价格执法人员39万人次,立案查处价格违法案件1413件。
据了解,市场监管总局近日还联合公安部、卫生健康委等多部门,开展严厉打击非法制售口罩等防护产品的联合执法专项行动,始终做到有案必查,依法从严、从重、从快查办案件,坚决维护涉疫情市场秩序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甘霖强调,依法严厉打击涉疫情的市场违法行为,全力维护市场秩序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是市场监管部门首要的政治任务。为保供稳价,市场监管部门要求全系统特事特办、开通绿色通道,只要符合条件的就成立工作专班,在最短时间内办好营业执照和生产许可证,企业可以马上开工生产。
此外,市场监管部门还专门搭建起市场主体和广大消费者之间的沟通平台,集中开展“保价格、保质量、保供应”系列活动,倡导优秀企业诚信自律,作出承诺表率。
出台防疫物资保障政策
记者注意到,为了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国家医保局、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围绕患者救治、医务人员补助和防疫物资保障,出台了相关政策。
据李斌介绍,在患者救治方面,国家明确患者救治费用的补助政策,对于确诊患者发生的医疗费用,在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按规定支付后,个人负担部分由中央和地方财政给予补助。
在人员补助方面,对参加防治工作的医务人员和防疫工作者,发放临时性工作补助。中央和地方按照规定标准安排经费;明确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治和救治工作中,医护及相关工作人员因履行工作职责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应认定为工伤,依法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在防疫物资保障方面,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疫情防控工作所需的防护、诊断、治疗专用设备以及快速诊断试剂采购所需经费,由地方财政予以安排,中央财政视情况予以保障。(记者 侯建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