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遏制疫情蔓延 主城同战“疫”③ | 巴南:“百姓名嘴”儿歌齐上阵,巴南“嗽叭”助战“疫”

2020-02-02 16:44:04

“快递小哥真好,冲锋陷阵送鸡毛。前方口罩没有了,后方餐桌少佐料。只有拜托小哥你,辛苦传递多操劳。你也戴上防目罩,不让病毒染分毫。”在巴南,不仅党员干部争当主力军守好主战场,三级疫情防控卡口严守死守,市民群众也用自己的方式助战“疫”:一曲曲儿歌、一条条快板、一首首打油诗制成音频视频,在社区通过小喇叭,把防控知识传到家家户户。

1.jpg

一人一措施

5万多名党员“集结”

面对当前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严峻斗争,巴南全区上下牢固树立“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的意识,成立以区委书记和区长为“双组长”的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先后多次召开区委常委扩大会、专题会议等,通报疫情防治和排查情况,研究部署疫情防控工作和下一步具体工作措施等。

同时,制定社区排查防控工作方案、安排定点医院,全面加强对防控工作的统筹指导。

全区各级党组织迅速反应,把疫情防控作为当前中心任务,区委组织部等3部门在正月初一(1月25日)凌晨号召全体党员干部带头承诺“管好腿、管好嘴、管好心”,并向全区5万余名党员发出《众志成城!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倡议书》,吹响疫情防控“集结号”。

目前,22个镇街、区级部门、卫生行业系统等超过1万余名疫情防控党员突击队和党员志愿队伍。

“我们对排查出来的外省市返区来区人员,成立防控专班,建立工作台帐,采取‘一人一措施’,确保‘盯紧看牢’。姜家镇就按照党员干部落实包村包社制度,建立专门队伍实施动态监控。”巴南区相关负责人称。

2.jpg

严守死守

设置三级疫情防控卡口

疫情发生以来,巴南区委、区政府立即行动、及时应对、周密部署,全体交通、公安、卫生、镇街干部进入“临战状态”齐上阵,打造三级防疫检查站,全力以赴守住辖区人民生命安全通道。

巴南建立一级检查站,扎紧与相邻区县“进出口”。在高速路(内环快速路)、城区道路、国省县道设置检查点82个,每个站点由镇街干部、公安干警、医护人组成,分为三班全天驻守,每班5人驻守。重点核实驾乘人员身份(重点核查是否湖北籍)、核查检测体温,及时处置发热病人的移交、转运、就医等工作,以及对突发情况的处置等工作。

二级检查站则是扎紧公共交通站点“进出口”。在公交枢纽、轨道、客运站、客渡检查点36个,每个站点由站点工作人员、镇街干部、公安干警、医护人员5人驻守,在枢纽、轨道、客运站、客渡运营期间驻守。重点核实驾乘人员身份(重点核查是否湖北籍)、核查检测体温。及时处置发热病人的移交、转运、就医等工作,以及对突发情况的处置等工作。

三级检查站扎紧辖区镇街“进出口”。根据各镇街实际,在各镇街、村级路口设立检查站115处,由镇街干部和村“两委”干部驻守。重点负责进出镇街、村人员摸排登记、做好疫情防控、交通安全宣传引导,做好森林防火防控工作。

3.jpg

“百姓名嘴”儿歌齐上阵

“喇叭”助战“疫”

“快递小哥真好,冲锋陷阵送鸡毛。前方口罩没有了,后方餐桌少佐料。只有拜托小哥你,辛苦传递多操劳。你也戴上防目罩,不让病毒染分毫。”在巴南不仅党员干部争当主力军守好主战场,三级疫情防控卡口严守死守,市民群众也用自己的方式助战“疫”。

一曲曲儿歌、一条条快板、一首首打油诗制成音频视频,在社区通过小喇叭,把防控知识传到家家户户。

仅仅龙洲湾街道就收到了《口罩下的大眼睛》《微信拜年》《疫情防控顺口溜》等13件防控宣传作品。“我们把这些作品录制成音频、视频,社区通过治安巡逻车,在每个小区出入口设置小喇叭,利用22只扩音喊话器进行巡回喊话宣传,努力把防控知识传到家家户户,引导居民自觉居家防控。”

与此同时,巴南区委宣传部和巴南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还共同出版了《新型疫情防控歌》,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把防控知识落实到每一户。

据介绍,接下来,巴南区将以最高标准、最严要求、最实举措、最强力度、最佳状态,全面落实“更严更实更细更快”工作要求,坚决遏制疫情扩散蔓延势头,全力打好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罗薛梅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