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节县地处渝东北,大山区地貌,长江横贯中部,山峦起伏,沟壑纵横。截至2019年底,境内公路总里程11330公里,其中乡村道路占比94%,人均密度为107.19公里/万人,公路铺装率53%;安装防护栏近1800公里、警示标牌5428块;建成客运站17个、农村客运招呼站887个,开通238条农村客运线路并投放833辆客运车,农村公路实现行政村通畅率100%、撤并村通达率100%、组通畅率73%、135个贫困村村组通畅率100%,荣获“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称号。
2017年3月,奉节县做优做实乡村道路交通安全劝导站,从机制、勤务、保障等方面着力,通过县级主导、乡镇主管、企业主建,在一条乡村道路路口设置一级劝导站,实现乡村道路全覆盖。
2018年4月,羊市镇以“四好农村公路”管养为切入点,配置“里程长”,除履行清扫保洁外,还要承担“交通劝导、森林防火、民意收集、政策宣传、路权维护”等职责,2019年3月全县推广。
基于村民由院坝集居或散居明显转向公路沿线,呈现带状分布特点,包括农村场镇和集中安置点等人口密集、公路更加发达区域在内,居民住户达到95%以上,社会治理主战场已转向公路及其沿线。奉节县深学笃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系列重要论述,2019年3月开始探索将交通安全劝导站与“里程长”相结合,建立“固定劝导站+流动里程长”基层社会治理新机制,连同2016年推行村(居)委员会+村(居)理事会+村(居)监委会“三会”自治机制,构成完整基层社会治理“闭合圈”与“开放圈”。
那么,创新机制如何实施?
一、抓点打造固定“劝导站”,筑牢前沿阵地
县公安局联合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探索共享式“警保联动”劝导站,将农村保险服务网络与农村交通劝导站整合,实现双方网点、队伍等资源“跨界共享”。
一是选“点”搭建。坚持“县级主导、乡镇主管、企业主建”理念,按照“一路通多村、一路一交汇”建设要求,在每条乡村道路与省、县道交汇处布建一级劝导站139个。
二是设“岗”运行。每个劝导站设1名站长,由乡镇交安办工作人员兼任,具有县公安交巡警大队委托执法权,可以做到劝导与威慑相结合,另有2名专职劝导员。
三是重“督”促核。强化考核评比,斗硬结果运用,通报一次罚款30元,并在年度目标考核中扣分,每月累计超过三次者直接辞退,确保全面掌握实情、及时反映民情、迅速解决问题、有效化解矛盾、方便服务群众。
二、连线推行流动“里程长”,延伸服务触角
全面推行“里程长”制度,有力提升乡村公路管养能力和基层社会治理水平。
一是搭建管理“三级”体系。制定《乡村公路“里程长制”实施方案》,实行“政府主管、村社主体、里程长主责”模式,每2-3公里或人口集聚100人以上配设一名里程长。
二是合理配置“四类”人员。坚持建卡贫困户、困难党员、“十星居民户”、“清洁家园示范户”四类人员优先聘任原则,配设“里程长”1936名。
三是充分履行“六个”任务。明确里程长在道路养护保洁和沿线垃圾清理、流动交通劝导、森林火灾防控、民情民意收集、政策信息宣传和路产路权维护6个方面工作任务。
三、扩面抓实协同“结合体”,凸显叠加效应
通过积极探索“固定劝导站+流动里程长”模式,初步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综合治理、源头先行、社会参与、标本兼治”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一是坚持人员聘任原则。采取个人自主报名、公开评选评议、村集体决策、承诺签约、乡镇和村(居)备案等方式选定聘用专职劝导员,他们不属临聘人员,系乡村道路交通志愿者身份;“四类人员”则优先聘任为里程长,其中贫困户1365名。
二是构建三级管理体系。政府主管统筹,乡镇长为辖区劝导站总站长,乡镇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出任片区站长,构建总站长、片区站长、专职劝导员三级管理体系,同时乡镇长担任辖区总里程长,村(居)民委员会主任担任片区里程长,形成总里程长、片区里程长、里程长三级管理体系。
三是多方统筹提高待遇。专职劝导员和里程长大多通过公益性岗位解决,其中专职劝导员还兼任保险公司协保员、协赔员、烟花爆竹安检员和邮政物流递送员,由财政补助+公益性岗位补助+烟花爆竹检查员补助+保险公司提成+邮政“三农服务”提成+车辆源头管理奖励经费构成,每人每月平均收入不少于2000元;整合农村垃圾治理经费、公益性岗位经费、道路养护和水毁资金,以及乡镇政府统筹资金,按照硬化道路200元/月·公里、泥结石路250元/月·公里标准,平均每名里程长每月可领取务工补贴700元,并为其购买意外保险。
四是严格落实工作职责。劝导员坚持“看、查、劝、宣、纠、报、封”七大勤务要求,通过登记、警示、劝导和举报车辆交通违法行为,教育和纠正驾乘人员不良交通行为;里程长对车辆超载等违法行为开展“流动劝导”,这也是其6项工作职责之一;劝导站每天实行8小时勤务,上午8时至12时,下午14时至18时上班,也可根据当地气候气象、生活习俗和交通出行特点,针对重要节假日出行、学生集中上学放学,以及冰雪、暴雨、泥石流、道路塌方等7个时段,科学制定勤务计划,合理安排上岗时间;里程长工作时间相对机动灵活。
五是统一配备必要装备。劝导站建设由广告公司统一设计,大小规格3m×3m,安装警示灯和视频监控系统,设置曝光台,配备宣传橱窗、宣传展板、宣传标语、职责公示牌、停车示意牌、锥形筒、红色袖标、雨衣、手电筒、照相机、喊话器、太阳伞、指挥棒,配套LED电子宣传屏;统一着反光背心,佩戴上岗证和袖标,提供工作日志与工作包。
六是高度重视制度建设。县交安办统一制作《路检路查登记簿》《违法行为移交清单》《隐患排查登记表》《三级督检表》《劝导员交接班登记表》《劝导成果展示》6本台帐;建立和完善联系会议制度,由乡镇人民政府牵头,村(居)委员会、公安派出所、县公安交巡警大队、公路巡逻民警中队、乡镇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办公室、环卫所和平安办各负其责、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制定管理体系、岗前培训、工作职责、考核管理等相关制度,村社干部与里程长责任捆绑,总里程长与里程长每年签订购买服务合同,严格落实“清单式管理、捆绑式责任”工作机制。
七是健全督查考核机制。三级督检促进工作落实,县交安办每月对劝导站不定期抽查一次;辖区乡镇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办公室、公安派出所、县公安交巡警大队公路巡逻民警中队每周检查一次,并调阅视频监控;村(社区)干部每半月一次抽检,重点围绕工作安排、台帐登记、勤务运行“三看”进行督检;守法率、报废率、投保率、年审率上升和事故率、保险理赔率下降作为刚性指标考核;分月度、季度、年度进行考核。乡镇政府主要负责人、乡镇环卫所和平安办、村(居)民委员会主任对里程长采取定期考核、日常抽查、社会监督与年终考核相结合,每周一检查、每月一考核、每季度一补贴、每半年一评比、每年一续签协议和责任书。
究竟,创新机制有何成效?
一是“固定劝导+流动劝导”,有效消除安全隐患。进一步改进和创新劝导方式,根据违法行为程度制定《交通违法实践积分办法》,划分严重交通违法、车辆资质违法、驾驶人资质违法和一般交通违法四类扣分层级,并在实践积分中予以相应扣除,当然可通过参加交通志愿者活动或义务交通安全宣传重新挣取积分。截至2019年底,乡村道路交通安全劝导站劝导普通违法超13万起,农村交通安全守法率上升到90%。
二是“固定宣传+流动宣传”,营造社会共治氛围。充分运用固定和流动宣传阵地,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定期对里程长开展政策业务培训和示范教育,由他们带头开展十九大精神、扶贫政策、作风建设、社会变化、文明新风、典型故事“六讲”活动,切实融洽干群关系,提高群众满意度;通过广播“村村响”和“四点半课堂”定期通报交通违章人员和车辆信息。
三是“固定管理+流动管理”,理顺基层治理体系。在“三会”自治机制支撑下,进一步划小“行政单元”、缩小“管理范围”、充实基层社会治理力量,譬如羊市镇大淌村建立“村民议、企业建、监委督、集体享”共建机制,将“里程长”划入村集体经济组织单元,参与村级项目共建,推动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文:刘圣宇 丁宏 黄晓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