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14日,万州区牌楼街道中观园小区,加装了观光电梯和划定停车位的居民小区清爽而整洁。 记者 崔力 摄
半年前,万州区牌楼街道牌楼社区的中观园小区是典型的“三无”老旧小区:无大修基金、无物业管理、无管理组织。重庆日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现在这里划分了停车场、栽植了绿化树、安装了运动器材,一栋栋楼前加装了电梯。
曾经的“大杂院”,变成了智能小区!
“‘楼栋工作日’改变了这里。”牌楼街道办事处主任王长万称,去年5月以来,万州区设置“楼栋工作日”,让各级干部到楼栋现场倾听群众诉求,将搜集起来的事项按“四事四办”模式,分门别类逐一解决。最终让楼栋靓了、社区和谐了、居民开心了。
设立“楼栋工作日”倾听群众声音
中观园小区2003年建成,一度问题成堆。由于没有监控,这里多次被小偷“光顾”,曾经一晚上6户人家被偷。
万州区有11个街道,类似问题成堆的小区不在少数。这些问题,有的是居民的个人诉求,有的是小区楼栋的管理问题,很多问题街道社区解决不了,需要多个部门联合办公才能解决。
“这些问题不解决,既影响居民生活品质,又影响社区和谐。”万州区相关负责人称,去年年初,万州区研究制定《万州区“楼栋工作日”方案》,从5月起,包片区级领导牵头相关区级部门、单位到社区楼栋,将社区治理“议一议”、将群众需求“摸一摸”,将难题“解一解”,“面对面倾听群众呼声,收集、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
“楼栋工作日”基层社会治理机制,由5名区级领导分片包干2至3个街道,统筹指导督促相关区级部门、11个街道领导班子成员、社区干部、楼栋长,凝聚并发动法官、检察官、民警、法律服务工作者、医生等专业力量,以及辖区“两代表一委员”、群团和社团组织、高校师生等,共同下沉楼栋参与基层社会治理。
创新“四事四办”模式化解忧心事
“‘楼栋工作日’并非区领导来才开展工作。”万州区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平时,各街道党工委负责辖区“楼栋工作日”日常工作开展,统筹组织社区干部、楼栋长、专业力量、志愿者等力量进社区、进楼栋、进居民户,倾听群众诉求、掌握社情民意、宣传政策法规、化解矛盾纠纷、解答群众咨询、解决相关问题。到了每月最后一周确定一天为“楼栋工作日”,邀请包片联系区领导带领相关区级部门到楼院开展现场办公,“解决街道、社区、楼栋处理不了的问题。”
“楼栋工作日”将群众反映的事情,分为“私事”“小事”“大事”“难事”,并采取“社区引导居民自办私事、居民自治主办小事、街道和部门联办大事、包片联系区领导督办难事”的“四事四办”模式,分类处理群众的诉求。
牌楼社区主任何小燕说,为小区安电梯显然是一件难事——作为“三无”老旧小区,购买电梯的费用谁出?请谁安装?怎么安装?这不是社区、街道、一个部门能独立搞定的事情,它需要包片联系区领导统筹各方面的力量才能完成。
“后来,这件事纳入包片联系区领导督办的难事推进解决。”何小燕介绍,按照推进方案,中观园小区首先完善了楼栋居民公约、自治章程等5项自治制度,街道投入50万元,再引导居民自筹500万元,不仅安装了电梯,还硬化了停车场、划分了车位、安装了监控,“小区面貌大变样,居民满意度也提高了。”
楼栋干净社区和谐居民开心
几个月前,万州区钟鼓楼街道平湖上苑小区污水横流、垃圾遍地,周边的餐馆把后门开到小区里,倾倒废水,私搭乱建。
“居民与商户之间为此吵得不可开交。”钟鼓楼街道党工委书记熊道君介绍,去年6月,万州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刘丹文带着城市管理、规划与自然资源管理等部门负责人、街道干部来到平湖上苑,与居民和商户现场商量出解决方案:封后门、拆违建、控油烟。
很快,小区变了个样。街道和社区乘机引导居民自办私事、主办小事,让小区的道路洁净了、车辆停放规整了,绿化管护也井井有条,维修施工更加文明规范。平湖上苑小区一名楼栋长称,小区大大小小事情不少,能自己解决的自己解决,解决不了的才在“楼栋工作日”上反映,“小区有了新气象,以前因为环境差而搬离的业主又搬回来了。”
百安坝街道程家社区亿城建材综合楼小区过去也没有物业和业主委员会,但随着“楼栋工作日”的深入开展,居民的自治热情得到激发,很多问题迎刃而解。
“干部沉下去,民意搜起来、问题化解掉。”万州区相关负责人透露,该区开展“楼栋工作日”工作以来,引导居民自办“私事”1300余件、居民自治主办“小事”900余件,推动街道和部门重点联办“大事”351件,包片联系区级领导督办促办“难事”213件,“楼栋干净了、社区和谐了、居民开心了。”(彭瑜 胡莉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