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巫山县双龙镇笔架村,海拔500米的山坡上寒风瑟瑟。贫困户蔡恒平一大早就忙个不停:投喂鸡食、打扫鸡圈、检查完每只鸡的健康状况后,又将鸡群赶上山坡……
以玉米、谷物为主食,依托笔架村绵延的山坡进行散养,蔡恒平养殖的土鸡被称作“跑跑鸡”。“今年,我壮起胆子养了200只‘跑跑鸡’,快过年了,鸡肉价格不错,我预计能挣2万多块。”蔡恒平给重庆日报记者算账,对今年的收入很有信心。
在笔架村,像蔡恒平这样靠养鸡增收的村民不在少数。因地制宜发展“跑跑鸡”是笔架村扶贫干部带领村民脱贫增收的主要路径,但这条路走得并不轻松。
因地制宜 养鸡计划却遇冷
笔架村所在的巫山县双龙镇是全市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2017年,在对扶贫对象进行动态调整时,全村717户1957名村民中仍有贫困户108户413人。这一年,38岁的左强被重庆日报报业集团选派至笔架村担任第一书记。走马上任后,他花了整整一个月时间走田坎、访农户,终于摸清了村里的情况。
“笔架村山多地少,并不适合粮食作物生长,但村里林地广阔,散养土鸡能否闯出一条脱贫路?”在一次座谈会上,左强将自己的想法娓娓道来,立刻获得在场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负责人和双龙镇党委、政府负责人的支持。2018年初,报业集团给笔架村送来了5600只鸡苗,并承诺帮助贫困户免费修建鸡舍、提供资金扶持等。
有了集团支持,左强本以为扶贫难题迎刃而解。可当他挨家挨户,动员村民养殖土鸡时,现实却让他大跌眼镜。“村民们似乎对我的养鸡计划不太认可,好几次,我吃了‘闭门羹’。”左强感慨道。
蔡恒平是左强动员的首批贫困户之一。第一次到他家中走访,左强就了解到,蔡恒平身体不好,自己养了20来只鸡,每逢赶场天,要背到几公里外的大昌场镇售卖,由于养殖规模小,除去运输成本,挣的钱只能勉强维持生活。
“鸡苗由我们免费发放,鸡舍由我们出资修建,达到一定养殖规模后,我们还将给予资金补贴……”左强抛出自己的养鸡计划,没想到,蔡恒平却连连摆手。工作做不通,左强也不气馁,几次软磨硬泡,蔡恒平才说出了内心的想法。
“左书记,鸡崽生病容易传染,前几年我养的几十只土鸡就死了一大半,再也承受不起这个损失了。”蔡恒平的顾虑让左强明白了,原来,光有资金扶持并不够,还得想方设法帮贫困户树立信心。
大户带动 增强贫困户信心
村支书陈哲辉是左强驻村工作中的“老铁”,为了左强的土鸡扶贫计划,陈哲辉也没少跑路。因为是土生土长的双龙人,和左强比起来,陈哲辉更熟悉农村情况。
“左书记,你和村民讲大道理他们听不懂,要他们鼓起干劲,得先让大家看到实实在在的效益。”私底下,陈哲辉向左强建议。两人一合计,决定调整思路,通过大户示范,激发村民发展产业的信心和热情。
贫困户王仁文身患残疾,两个孩子正在读书,2017年底被列为重点帮扶对象,获得扶贫工作队免费发放的300只鸡苗和7500元产业发展资金。拿着这份扶贫补助,王仁文每天起早贪黑,按照农技员传授的饲养方法,精心饲养鸡苗。一天傍晚,王仁文将散放的鸡赶回笼中,发现有几只精神不太好,还伴有流鼻涕、打喷嚏的症状。王仁文连忙拿起手机,拨通了对口帮扶他的市畜牧科学院专家李睿的电话。李睿在电话中细心讲解,指导他如何给鸡苗打针、喂药,王仁文一连忙了几天,总算控制了病情。经过一年的努力,扶贫工作队向他发放的300只鸡苗被他养大了200多只,年底,他仅靠销售土鸡就挣了1.8万余元,成功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王仁文的脱贫经历在村民中传开了。2019年新春,左强没过完年又匆匆返回笔架村,刚跨进村委会大门,他就被等候多时的蔡恒平拦住了。“左书记,我是来向你领鸡苗的,你有多少我要多少,我一定认真养。”按照帮扶计划,蔡恒平获得200只鸡苗,并由政府出资修建了一所标准化鸡舍。
电商搭台 产业发展步入多元化
这几年,村里先后发展起100余户土鸡养殖户,平均每户年出栏土鸡200余只。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壮大,如何销售又成为扶贫干部们思索的问题。
“事实上,早在2017年,双龙镇就计划搭建电商平台,给扶贫产业插上互联网的翅膀。”左强告诉记者。去年6月,由镇政府牵头,引入民营资本,再由10个贫困村以扶贫专项资金入股,10个非贫困村以集体经济入股,成立了双龙镇文化服务有限公司,主要负责双龙镇特色农产品的包装、宣传和销售。
公司团队给笔架村散养土鸡贴上了“双龙跑跑鸡”的统一商标,再配上村民在山林中喂养土鸡的图文、视频,放上微信公众号进行销售。逐渐地,“双龙跑跑鸡”品牌打开了市场,下单的还有不少外省市买家。
“现在,我基本是‘两条腿’走路,赶场天挑拣些土鸡、土鸡蛋到大昌售卖,平时则等着镇里的电商团队上门收购,每一季的土鸡蛋都供不应求。”说起电商带来的好处,蔡恒平笑得合不拢嘴。
除了“跑跑鸡”这样的规模化农产品,电商平台的成功运营,也让土苕粉、土蜂蜜、高山土豆等农家“土货”成为网红“爆款”。“今年夏季,土蜂蜜一度卖到了每斤180元;过去,村民家吃不完的土豆只能喂猪,而引入电商后,每斤土豆能卖到1块多。仅今年,我们团队电商销售额就达100万元。”双龙镇文化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黄承良说。
“以电商为契机,我们将不断壮大扶贫产业。”左强告诉记者,目前,他们正在与多家农业公司洽谈,拟在笔架村打造一个黄金梨种植基地,并以土地入股的方式,推动农村“三变”改革。“项目谈成后,笔架村将形成以‘跑跑鸡’、黄金梨为主,多种农特产品共同发展的特色农业产业格局,届时,村民不仅能稳步脱贫,还能实现逐步致富。”
(稿件原载于2019年12月29日《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