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

“三变”改革让种地有“搞头” ——九龙坡区新民村见闻

2019-12-30 14:30:17  来源:重庆日报

在九龙坡区西彭镇新民村,提起组建农业股份合作社,村民十分称赞。仅1年时间就见到明显成效:由合作社统一经营的600亩土地,今年实现产值230万元、利润160万元,分别是2017年的11倍和16倍。

让人吃惊的是,其农业效益的大幅提升并不是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带来的。他们种植的仍是水稻、高粱、油菜等传统粮油作物,但通过对土地的宜机化整治和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大幅提高了土地使用效率、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附加值。

新民村位于西彭镇以北9公里处,与江津双福隔着一条绕城高速公路,全村共有2138人、2600亩耕地,是一个传统的农业村。

“这几年,新民村已很少有人在家种地了!”西彭镇党委书记李锡智说,因新民村离主城近,周边有西彭、双福、德感等多个工业园区,加上该村农业基础设施落后,村里的人大多都到主城和周边园区经商、务工,一半左右的水田都已闲置,旱地基本没人种。

2018年,九龙坡区将新民村列入乡村振兴单项试验示范村,在完善基础设施的同时,积极谋划推动“三变”改革试点。

2018年8月,新民村启动实施一期宜机化整治项目,450亩小散耕地经整治后,变成600亩成片的平整耕地。

2018年11月,由刘林、田川等村民发起的重庆喜乡遇农业股份合作社正式成立,一期宜机化整治项目的耕地全部折价入股,每亩耕地折资2.2万元。

为支持合作社发展,区、镇两级财政不仅给了50万元启动资金,还整合乡村振兴试验示范资金、“三变”改革试点资金、壮大经济扶持资金等各项资金,帮助合作社购置了烘烤机、碾米机、榨油机等加工设备。

合作社根据耕地的用水条件,将600亩耕地划作两种经营模式:360亩水田实行“水稻-油菜”轮作,240亩旱地实行“高粱-油菜”轮作。

“我们所有的农作物都是按照有机农业的标准进行栽培管理!”重庆喜乡遇农业股份合作社理事长刘林介绍,在种植以前,他们对耕地采取了土壤改良措施,先种植黑麦草作为绿肥翻耕,然后施用了大量牛粪作为有机肥。种植的粮油品种都是统一选购的优良品种,并按有机农业标准进行种植。另外,他们还请了一家农机专业合作社,开展耕、种、收全程机械化作业服务。

农产品收获后,他们也不卖初级农产品,而是把它们加工成大米、菜籽油、高粱酒后再对外销售。

“今年,我们共收获了175吨稻谷,烤了26.8吨高粱酒,榨了1.7吨菜籽油。”刘林说,因这些农产品都是按照有机农业标准种植出来的,在市场上很受欢迎,大米均价卖到8元一斤,菜籽油均价15元一斤,高粱酒均价25元一斤。唯一遗憾的是,因去年合作社进场时错过了油菜种植季节,今年的菜籽收成较少。

他算了一笔账,今年这三项总收入为230万元,扣除20多万元的农机作业费、30多万元的人工工资和18万元的种子、肥料、农药采购成本,净利润有160万元。而在过去,这片土地大多闲置,最多有20万元的产值、10万元的利润。

合作社种出来的优质农产品也让当地村民羡慕不已。今年9月,合作社已按照社员大会的表决要求,对合作社社员进行了第一次分红:按照每亩400斤稻谷的标准,分了90吨稻谷给社员。

合作社所取得的“开门红”,也坚定了其他村民入股的积极性。目前,该村已有380户农民加入合作社,入股耕地达到960亩。

“我们将以重庆喜乡遇农业股份合作社为龙头,带动周边几个村复制这种发展模式!”李锡智说,接下来,他们将增添设备,在新民村建成一个集烘干、仓储、加工于一体的粮油加工基地,帮助合作社注册商标、培育品牌,带动周边几个村发展现代农业、精品农业、品牌农业,最终形成1万亩基地规模,让种地真正成为一个有“搞头”的产业。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