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底,我市最后4个贫困县将全部摘帽,彭水自治县是其中之一。然而,全市18个深度贫困乡镇,彭水就有两个。
在彭水自治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指挥下,县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按照自身业务工作的特点,用好用活规划和自然资源政策,强化资源要素支撑,让资金与资源向深度贫困乡镇倾斜,为高质量打赢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为着全县的脱贫摘帽,问题清零,尽显担当和责任。
深度贫困村巨变
离家几年外出打工的村民,今天回到老家莲花村,可能有几分陌生——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市级示范点安置房,10多幢白墙黑瓦的小楼错落有致,外墙立面各种年画展现着勃勃生机,村容村貌一片崭新靓丽,与过去陈旧破烂的山村相比,可谓天壤之别。在这个距县城100多公里,彭水最偏远的深度贫困村,这样的变化叫人啧啧称奇。
村子变了,地况也变了。距村委会不远的一片乱石岗,今天不知去了哪儿。层层的梯地依坡而建,混凝土浇筑的蓄水池、排灌沟渠整齐归整,深达40厘米的肥土,那是种啥有啥的丰收的保证。
村支书李永开说,整治出来的是全村唯一的成块连片的好地。莲花村山高坡陡,想找一块平整的土地都是难事,既没地又缺水的自然条件,村民只有在石头夹缝之间巴掌大的土地上栽种玉米等农作物。
2016年,投资1800余万元的市级土地整治项目选定在了莲花、五丰和小坝村,为的是彻底修复改善自然生态的地理环境。
看那层层梯田,哪里看得出曾是石漠化的山地,要把石漠变成耕地,那是多么巨大的工程——挖掘机掏出石头,机械粉碎,筑起堡坎,形成一块又一块梯地。再从相距10多公里外的五丰村和小坝村,将生产道、田间道等工程施工中产生的弃土一卡车一卡车运来,变成这儿的宝贝。整个混凝土筑起8000立方米石坎,拦截起了8万多平方米的新增耕地。
这一片最好的土地将由村集体合作社耕作,以瓜蒌、红苕、海椒为产业发展的目标,村民以土地入股,利润分红。莲花村的明天应该更美丽。
生态修复的国土综合整治无疑是产业发展的前提,是做大集体经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保证。
土地整治助推产业发展
靛水街道洋霍村4组67岁的肖才坤是曾经的建卡贫困户,靠种大白菜改变了困境。他说,以前靠种玉米,每亩只有三四百元收入。通过农村土地整治,生产路有了,小块地连成一大片,耕作方便了,运输通畅了。大白菜行情好的时候,可以卖到1元多一斤,一亩地就是几千元的收入。他还喂了100多只鸡、3头肥猪,一年收入两三万元没问题。农村土地整治让他慢慢走向了富足。
润溪乡的白果坪村,一眼望去,几千亩土地通过整治,小块并大块,深耕、培肥、改土,使其更适合烤烟的生长环境。土地整治之后烤烟产量翻了一番,质量也达到优等的级别。通过土地流转、能人经营,这里已经成为现代农业产业观光园的烤烟基地。当然,这也成为了贫困村民脱贫致富的保证。
庙池现代农业示范园产业发展同样离不开土地整治。近3年时间,庙池村整治土地2230亩,总投资达600余万元,正在打造乡村振兴的示范基地。
彭水自治县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在全县土地整治项目布局中,以贫困村为重点,以贫困户为对象,实施产业、用地、资金上的帮扶。龙射镇5个贫困村,2015年-2019年共安排实施6个土地整治项目,总投资达2038万元。如今,润溪乡的烤烟和龙射镇的榨菜、油茶等基地已经是产业发展的示范,农民致富的典型。
政策为贫困村民倾斜
润溪乡白果坪村2组的余开江从小就患有小儿麻痹症,一家人是因病因残致贫的典型,家中30多年的木板旧房已经危在旦夕。宅基地收储政策让他一次性就拿到了几万元的现金,加上易地搬迁,他和老伴拿到了2.4万元补偿款,现在已经搬进了公路边新建的砖混结构的新居。
2015年8月18日,市委、市政府出台文件,明确对贫困户的宅基地复垦实行“四个优先”(优先备案、优先实施、优先交易、优先直拨)政策。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省调剂政策的落地,将为彭水带来4.65亿元的专项补助资金。同时又特别推出建卡贫困户宅基地的现金收储,就是一旦申请核实可以进入国家宅基地的统一流转程序,极大解决了贫困村民资金的需求。
其实,贫困户的脱贫不仅仅有宅基地的收储、复垦,“金土工程”同样也是贫困户乡镇的优先考虑。据了解,对于全县有6个地灾隐患点的乡镇,优先安排贫困户享受地质灾害扶贫搬迁政策,实现愿搬尽搬,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7000元/人,每户再补助2000元,加上享受宅基地复垦的补助政策,“金土工程”让603户贫困户搬迁而摆脱了贫困。
龙射镇沿河村70多岁的王忠义看见房屋周围硬化的院坝、入户道、屋后的排水沟等,内心万分感激。他说,以前只要下雨,门前小路泥泞不堪,屋后排水沟经常壅塞,真担心洪水下来冲毁房子。现在这些问题都解决了,他感谢党和政府的政策。
据彭水自治县土地整治中心主要负责人介绍,为了这片区6家贫困户,他们专门列支了20多万元投入房前屋后的环境整治。
一切以贫困户为中心
龙射镇的党委书记王昌高对县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的感情最深。他说,他们是倾尽了全力,让龙射镇发生着天翻地覆的改变,不管是基础设施还是产业发展,不管是村容村貌还是村民精神面貌……
从2015年初开始,彭水自治县国土房管局(今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就组织100余名干部职工每月点对点到对口帮扶,走遍了大地村、沿河村、白果村、银木村以及高谷镇的共和村等,挨家挨户实地走访,进行政策宣传、产业规划、意见征求、矛盾排查、情绪疏导和贫困户的精准识别,103户贫困户的脱贫责任压实在了92名职工肩上。
12名优秀的中层干部分别在龙射镇的大地、沿河、银木等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长期吃住在村里,为“三农”的发展、为贫困户的脱贫而呕心沥血。
征收储备中心的共产党员汤红燕同志,家属在乡镇工作,孩子还小,家庭诸多困难,她每周一次下到贫困户家里,如自家人一般,帮助贫困户打扫家庭清洁卫生,没有一点嫌弃。她与贫困户促膝谈心,宣传政策、规划产业、算经济收入等“八个一”的落实,她始终牢记心里。
几年来,局机关千方百计从办公经费中挤出资金68万元,用于龙射镇5个村发展经果林、榨菜、向日葵,解决产业发展短板;支持大地村建设村级服务中心和购置办公设备,如今每个村的便民服务中心亮丽整洁;支持离县城最远的沿河村5组实施公路建设。
今年该局又从办公经费中挤出6万元,对口帮扶的6个村每个村1万元,除了村民服务中心的办公设备的添置,解决困难群众的“两不愁三保障”问题。
龙射镇300余公里硬化公路、280公里硬化人行便道、85公里泥石通达公路,让群众出行难得到切底解决;250口新建水池、350公里引水管网,群众饮水难得到解决;12处手机信机站,120余处进户宽带,通讯盲区基本消除……这一切无疑是对口帮扶的成绩。
杜成纲 余显成 赵佑东 图片由彭水县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