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洞河中的‘泉眼’,流出的是地下水。”日前,在黔江区黄溪镇新民村采访时,3组村民张林华告诉记者,两面青山怀抱的龙洞河,河中有一泉眼,名叫泉洞。一年四季,清澈的泉水从岸边石缝间隙挤出,5米开外汇入河中,形成了一幅生态画卷。
“儿时的记忆中,就有泉洞解渴的印象。”张林华说,新民村属喀斯特地貌,山上没有泉水,村民都是在山沟里挖一个小水塘,下雨后,雨水汇入水塘供取用。每逢三伏天和冬旱季节,天上不下雨,山沟里就没有水,小水塘就干枯了。
勘测水源
山上没有水,村民们就会沿着陡峭而崎岖的山路,来到龙洞河中取水。取水前,村民们围着泉洞,俯下身子,把嘴伸到泉眼边,咕咚咕咚喝个痛快。泉洞里,一年四季流水不断,即使在三伏天,也有直径约10厘米的水冒出。
下雨天,龙洞河涨起了浑浊的“山洪”,可泉眼里冒出的水依旧很清澈。
2019年,按照区委、区政府的工作部署,为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实现农村饮水安全,供水保障率和水质达标率“双百”目标,区水利局全面启动了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攻坚行动。于是,在新民村,龙洞河中的甘泉被抽上山来解决村民的饮水难题。
当前,黔江区完成了全区209个村社的饮水安全现状调查,并以供水系统为单元、村为单位逐户建立饮水安全台账。在现状调查基础上,对水量、水质、方便程度、保证率不达标的农户,通过补充水源、扩建蓄水池、配套完善净化消毒设施、配套饮水管网等措施解决,全区约193个村社需实施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建设。
当前,黔江区在193个村社中,对182个项目实施方案进行了审批,并全部开工建设。区水利局正按《黔江区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攻坚工作实施方案》,加快推进饮水安全巩固提升攻坚工作,确保在12月底前全面完成项目建设,并建立长效机制,预计今年内实现农村供水水量有保障,水质全达标的目标。
自2015年新一轮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区水利局把解决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抓,按照“三步走、全覆盖、两个100%”的工作思路,累计投入资金1.9亿元,全面完成65个贫困村、29个深度贫困村、1个深度贫困镇和非贫困村贫困人口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建设。全区建成供水工程3000余处,新解决及巩固提升了26.5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其中,贫困人口4.66万人),贫困人口饮水问题得以全面解决。
当前工作安排中,区水利局精心谋划黔江区“十四五”农村供水规划。按照水利部提出的“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的总体要求,并结合全区实际,坚持把保障农村饮水安全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和长期任务来抓。在工程建设上,一是实施城市自来水管网延伸工程,解决城周地区、近城乡镇饮水保障问题;二是依托重点水源工程建设,新建规模化供水工程3座;三是依托乡镇水厂,采取管网延伸、加压提升等方式,实施乡镇自来水进村社;四是整合可靠水源,按照能集中则集中原则,重点实施农村小型集中供水工程建设。在运行管理上,要以全面落实“三个责任”、推行有偿供水、落实财政运行管护经费为着力点,建立长效机制,突出解决工程不可持续运营的问题,让老百姓喝上安全的水、放心的水,在饮水安全上切实提高老百姓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同时,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建设进度。每个项目落实一名现场工作人员对项目进行全面跟踪,并对项目进度实行周报制,每周召开一次进度研判会,研究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各项目实行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确保12月底完成193个项目及全区饮水全面排查和查漏补缺,全面实现农村供水保障率、农村供水水质达标率“双百”目标,让群众早日喝上安全水。(龚杰品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