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种好了,脱贫路就通了。这样的故事,发生在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
作为三樱椒之乡,柘城通过一只小辣椒,红火了一个产业,带动了2.8万贫困人口脱贫,促使15万人走向致富路。
目前,全县有20万人聚集在辣椒产业链上,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从2015年的全省第84位,跃升至2018年的第19位。
“发红包”建基地
土地入股,农民变股民
回顾柘城辣椒的发展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那个时期,辣椒一度是柘城充满活力的“朝阳产业”。
到上世纪90年代末,柘城辣椒种植面积达到了40万亩,在全国小有名气。
然而,随着现代农业的兴起,柘城辣椒产业开始有了“成长的烦恼”——风险防范能力弱、市场价格波动大、规模化种植小、产品附加值低……这些都使得种辣椒的收益变少了,农民种椒的积极性自然也不高了。
自那以后,柘城辣椒种植面积一路滑到不足30万亩了,这可怎么办。
建基地,规模化种植。这成为了柘城扶持辣椒产业的第一步。
为了鼓励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农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流转土地,柘城从政府层面发出了不少“红包”:流转土地种植辣椒面积300亩、500亩、1000亩以上的,县财政每亩分别补贴100元、150元、200元。
王松民是柘城县安平镇王营村的村民,通过流转土地种植辣椒2863亩,获得了57.26万元的财政补贴。
与此同时,以村为行政单位,按照规定,每个行政村每年新增流转土地面积不低于200亩,凡完不成任务的,不得参与各类评先评优;而多流转的土地会予以奖励;尤其是对流转500亩以上全部种植辣椒的村,会被授予“辣椒专业村”称号,并在高标准农田建设和道路、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人居环境整治等方面给予重点政策扶持。
如今,柘城县辣椒种植面积稳定在40万亩,种椒专业村106个,千亩良种繁育基地8个,万亩辣椒生态示范园区15个。全县年产干椒12万吨,亩均收益3000元以上。
引产业增就业
脱贫路上有保障
柘城县慈圣镇孔庄村已有近50年的辣椒种植历史。张红英家本是孔庄村的贫困户,自打加入了辣椒种植的队伍,全家的日子越过越好了。
“以前都是靠天吃饭,年景好时一年收入也不过5000元。如今我在企业扶贫车间工作,一个月能挣小3000元,而且离家又近,还能照顾家里老小。”张红英所在的企业名叫三樱汇食品有限公司,其董事长“辣椒哥”陈传魁是土生土长的柘城人。
陈传魁本在上海做辣椒深加工工作。2017年6月,得知家乡要大力发展辣椒产业,陈传魁便返乡创业。
陈传魁介绍,三樱汇食品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柘城特色农产品“三樱椒”的深加工,年加工“望鲜楼”干辣椒系列产品2000余吨,出口“一带一路”沿线10多个国家,并带动村里的贫困户就业。
实际上,陈传魁的“三樱汇食品”只是柘城扶持辣椒产业,带领农民脱贫致富的一个缩影。
据了解,目前柘城全县培育北科种业等良种繁育龙头企业16家;培育发展辣椒种植专业合作社320家;培育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6家,引进了重庆德庄集团、山东中椒英潮辣业、贵州旭阳集团及红日子集团等辣椒深加工企业,辣椒年加工能力超过30万吨,产品包括8大系列26个品种。
在柘城,从事辣椒收购、运输、经销的农村原贫困家庭人员已达4000多人,长期在辣椒生产、储存、加工企业就业的农村原贫困家庭人员达到5000多人。
提质量树品牌
小城辣椒“走四方”
在辣椒行业内,从业者们有个共识:“在中国,凡是有辣椒市场的地方,就有柘城人;在柘城,没有买不到的辣椒品种。”
全国辣椒进柘城,柘城辣椒卖全国——这样的景象,得益于柘城辣椒的优品种、高品质。
为了提升辣椒品质,柘城成立了椒农技术学院,设立乡镇“辣椒科技分校”,免费培训椒农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负责人、技术骨干。
与此同时,每个乡镇配备2名中高级职称技术人员,每个百亩方、千亩方、万亩方明确1名农业技术联络员,开展“一对一、一对多”技术指导、服务。
不仅如此,柘城还落地了河南省首个省级辣椒及制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制定发布了首个省级《辣椒种植技术标准化体系》,成功创建国家级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成了全国最大的无公害辣椒系列产品生产基地。
质量提升了,市场认可度高了,销量也更广了。
如今,柘城辣椒年交易量突破70万吨、交易额超过100亿元,年出口创汇3500万美元,已成为全国重要的辣椒交易集散基地、河南省辣椒出口第一县。
记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柘城县今年又投资20亿元,新建占地800亩、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集现货交易、仓储物流、电子商务、配套服务于一体的辣椒市场物流园区,并计划新建1万平方米的现代化辣椒交易大厅。辣椒市场物流园区建成后,柘城将进一步巩固立足中原、辐射全国、面向世界的辣椒交易集散枢纽和价格形成中心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