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

15部门联合倡议动员全社会共促消费扶贫

2019-11-21 09:24:04  来源:中国城市报  作者:康克佳

不少贫困地区长期面临这样一个问题:农产品缺乏品牌知名度,又因地处偏远、物流成本高,一些高品质、无公害的农产品不好卖甚至卖不出去,难以带动地方脱贫。如何能让贫困地区的特色农产品有一个好销路?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日前,国家发改委联合国务院扶贫办、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教育部、财政部等15个部门发出了《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消费扶贫的倡议》(以下简称《倡议》),提出要将消费扶贫纳入定点扶贫和结对帮扶工作内容,在同等条件下持续扩大对贫困地区产品和服务的消费。

《倡议》的提出让消费扶贫再一次进入大众视野。消费作为拉动经济的领头马车,能否在脱贫攻坚战的最后阶段扩大和巩固脱贫成果?

消费扶贫助推

区域协调发展

所谓消费扶贫,是指社会各界通过消费来自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产品与服务,帮助他们增收脱贫的重要方式,是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扶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途径和举措。

早在2014年,国务院扶贫办就提出了消费扶贫的理念,但在当时,消费扶贫的理念还主要限于扶贫体系内,尚未形成广泛的社会影响。

随着近年来各地、各部门相继出台支持消费扶贫的政策,不少贫困地区的农产品通过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采购“进城入户”,但这些实践也都大多局限在某一地域或某一环节。

2019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深入开展消费扶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意味着消费扶贫被纳入了国家脱贫攻坚政策体系,丰富了国家现有扶贫政策体系内容,提升了相关政策的可操作性。

在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学术委秘书长、研究员冯奎看来,消费扶贫既是扶贫攻坚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推动力量,他说:“当消费扶贫上升到区域发展的层面,消费扶贫的面宽了,可组织动用的资源多了,打开了新的空间。”

良好的消费

市场环境需维护

自消费扶贫兴起以来,各大城市积极参与,搭建销售平台,打通消费关节,帮助贫困地区农特产品在城中热卖。

在国企工作的路君是参与消费扶贫的人群之一,他告诉记者:“我们单位去年的消费扶贫项目是购买山西地区的小米。”说起购买体验,他对具有扶贫性质的小米质量连连称赞,“质量比超市同价位的小米好得多,可以说消费扶贫不仅帮助了贫困地区,也让我们消费者受益。”

与路君这样的国企员工不同,张琪瑜则是利用电商平台参加“助农”活动。“不少电商平台都有‘助农’或者‘兴农’的频道,在线上购买贫困户的农特产品和服务,感觉既满足了自己的消费需求,也为贫困户做了一些好事。”

有着和张琪瑜同样想法的消费者并不在少数,据统计,仅今年上半年,北京消费扶贫总额就达到了57亿余元,其中双创中心线上、线下、大宗采购金额突破3亿元。同是今年上半年,广州市场仅销售毕节、黔南绿色农特产品的总金额就达到了5.67亿元,3年来共销售27亿元,带动11万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

消费扶贫既是公益行为,也是经济行为。在以往的消费扶贫中,也出现过采购的产品“有品不优”“有产无量”等问题,大大降低了消费体验,影响了消费扶贫的可持续性。

“消费扶贫不是单纯的慈善,政府要做的不仅是搭桥,更要维护良好的市场环境。”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曾寅初说。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闫坤看来,保障好消费端的利益离不开对消费品的精准监管,她说:“要对消费扶贫企业及其行为进行精准识别,规范企业行为,为消费扶贫创造良好环境;加强对贫困地区产品和服务价格的监督,保障贫困地区销售产品或服务获得合理收益;强化对产品质量的监管,建立从产地到销地的全链条质量监控体系等。”

打破制约掣肘

倒逼农村产业升级

在消费扶贫中,除了要确保消费端的权益不受侵害外,对于贫困地区而言,如何满足市场需求,如何能将农特产品和服务顺利卖出去是当务之急。

来北京务工的王平和众多从贫困村中走出来的人一样,在大城市里从事着简单的体力劳动。他告诉记者,近些年随着村子里年轻人的大量外流,原本种着玉米的农田收成越来越少。“村里留下的人不懂市场到底需要什么,也没有好的生产技术,年轻人觉得外出打工比种地挣得多,所以村里人越来越少,留下的也越来越穷。”

如王平所言,受制于边远贫困地区自然条件差、市场化程度较低、基础设施滞后、服务水平偏低、品牌营销不够等问题,大多数贫困地区的农产品运不出去,旅游消费也引不进来。一旦基础设施瓶颈打通,溢出效应马上显现。

除了基础设施需要被不断完善外,农特产品生产也需要当地相关部门进行指导、帮助,以便用好当地资源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此外,相关部门还要重视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打通农村电商“最后一公里”,并精心做好农特产品组织、上架、销售、配送、售后服务工作,提升用户体验。

当消费扶贫作为一种持久稳定的可持续扶贫方式倒逼农村产业升级、促进产业兴旺时,就会比传统的“一捐了之”“一送了之”更可靠。

向消费引领的

区域合作迈进

其实,消费扶贫的方式可以有很多种,以文旅扶贫为例,许多贫困地区都拥有优美的自然环境和风光,只是因为交通不便、知名度低等原因导致游客数量少。所以,在助力当地脱贫的时候,不妨帮助当地加以宣传,深挖当地文化旅游资源,然后再吸引游客前去消费。

2018年底济青高铁开通,山东省贫困县临朐县到高铁站的距离仅40分钟,今年春节,全县游客量有望同比增长20%;西成高铁开通一年来,让深居秦岭大山中的国家级贫困县陕西省佛坪县结束了不通火车的历史,游客人数和旅游收入同比分别增加了43.85%和26.22%。

就未来而言,冯奎表示,消费扶贫的重心越来越朝着消费引领的区域合作方向迈进。他说,这个方向主要由三点决定:一是确立市场机制在消费扶贫中的决定性作用,贫困地区的产品、服务也应主要通过创造价值、提升价格来赢得消费市场;二是消费扶贫只是“切口”,关键是要致力于推动要素的充分流动,通过实现劳动力、资金、技术等要素顺畅地在生产—消费链条上流动,在不同区域之间流动,最终形成最高效率的资源配置;三是地区之间越来越多地体现为协作发展,消费扶贫促使不同地区重新思考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区域之间通过协作治理共同提高竞争力将成为重要方向。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