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傅,搬家具的时候请注意,不要把老人家的东西碰坏啦”“小心脚下,搬家的时候一定注意安全,这栋房子现在是危房,很容易出现危险”……綦江区赶水镇,排危搬迁工作人员正在帮住在綦江炼铁厂家属楼里的住户搬运家具。
笔者昨(17)日了解到,位于重庆市綦江区赶水镇的綦江炼铁厂有3栋房子,家属楼和职工宿舍共有70多户人居住,房屋渐渐老旧成为严重危房。自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来,该镇向住户发放征求意见表,面对面收集民情、心贴心化解矛盾,用心用情解决住户排危搬迁后的后顾之忧。
工作人员在搬运物件。通讯员 王中萍 摄
敢啃老大难问题的“硬骨头”
“成立指挥部,充分调查摸底,明确住户诉求,依据政策,逐一破解。”在赶水镇镇长、排危搬迁指挥部指挥长赵亮看来,对于这样一块“硬骨头”,不仅要敢啃,更要会啃、巧啃。
“我没想到你们将工作做到这个份儿上,我再不同意就太不通情理了。”现居住在重庆主城的尹女士在回赶水镇老家的路上,见到赶水镇三居社区主任杨光平时既惊讶又感动。
在这之前的一个多月时间里,为了让尹女士将家具棉被等搬出炼铁厂家属楼,杨光平用电话、微信等多种方式与她沟通,电话打了几百个,微信聊天记录有一长串,却怎么也没能让尹女士点头。
“尹女士总是以铁厂家属楼是她的私人房产为由,要求政府更多的赔偿。我找她好多次,做过无数次的思想工作,她最后电话都不接。”杨光平说,最终是通过找她子女、亲戚逐个做工作,她才答应回来商量。
尹女士回来时把保温饭盒弄丢了,杨光平二话没说,重新给她买了一个。尹女士备受感动,能把工作做到这个份上,她同意了搬家。
在整个过程中,不少参与排危的干部总结说,从危房中搬出每一个住户都是一场攻坚战,之所以创造如此“排危速度”的关键是破解之策对路,怀揣一颗民生情怀,察民之情、顺民之意、解民之忧、厚民之利,是最重要的法宝。
家属楼渐渐老旧成为严重危房。通讯员 王中萍 摄
一把尺子量到底
该镇党委书记罗德宏在召开排危推进会时强调:“排危政策要公平、公开,不能乱开口子。”
在实践中,这句话更是在参与排危搬迁的工作人员心里成为一个烙印,“政策宣传口径统一、补偿标准统一,实际操作执行统一”成为一条硬杠杠。
“对搬离危房后无房居住的所有住户,镇政府出面协调区政府用公租房过渡居住,租金按5元/ 平方米收取,对经济困难的住户由政府补助一半的房租,另外我们再给每户一次性的搬家费补助1000元。”赵亮介绍说。
摸底、了解拆迁户思想动态,张贴通知,宣传项目和政策,对住户的家具家电等进行核对和签字确认,对户口进行登记、收集、再上门宣讲政策,要求大家统一时间到镇上签订拆迁协议。
“把人集中在一起,宣传政策,签订协议,把一切都端在桌面上,现场比对,看是否存在不公平。”赵亮告诉笔者,这种“集中签约”的做法收到了很好的成效。能到现场的10户住户,在一个上午就全部完成签约,而且这中间没有任何杂音。
对特殊情况不开口子、对亲朋好友铁面无私。阳光操作,公平、公开,这让排危过程中“和谐”成为最强音。
用真情赢得民心
在炼铁厂的住户里,有一户姓胡的人家一直是排危工作组的软肋,这户人家父子两辈人都离异,父子在又破又旧的家属楼里居住了十多年,要让他们搬出危房,实属不易。
“你不要跟我讲什么道理,没有用,我说不搬就不搬……”老胡非常固执,排危工作组一直没有能说服他。其他几十户都搬完了,只剩下老胡一家“钉子户”,怎么办?
“经过和他谈话,我们了解到他得了肿瘤,儿子三十多岁还没有成家,家庭经济拮据。”三居社区书记刘振邦说,“了解到这些后,我们积极向镇党委政府汇报,在不违反公平原则的情况下,通过社会救助等方式帮老胡家解决困难”。最终,炼铁厂排危搬迁工程以老胡搬进公租房而顺利结束。
“想让老百姓支持排危,支持我们的工作,我们要先把老百姓装在心里,把他们的困难、需要看在眼里。”罗德宏感慨说。(吴长飞 王中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