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供养全国推广。奉节县对失能人员进行集中供养、统一护理,释放劳动力,让失能家庭相继走出贫困,其做法被国务院扶贫办、中残联、民政部、财政部四部委在全国推广,为脱贫攻坚作出积极贡献。
(县委书记杨树海到草堂失能人员供养中心调研图:草堂失能人员供养中心)
奉节县草堂失能人员供养中心“90后”院长栗春容无疑是一只“领头雁”,她被评为重庆市2016年度扶贫开发工作先进个人,荣获2017年重庆市最美家庭、2019年重庆市五一劳动奖章,两次作为全县脱贫攻坚典型人物登台宣讲。
(宣讲图:草堂失能人员供养中心)
她在无措、茫然、煎熬中度过适应期。脱贫攻坚战又酣,解困政策要跟上。奉节县对农村“五保”、城市“三无”、城乡低保和农村建卡贫困户等贫困家庭失能人员进行集中供养,从而释放劳动力,助推精准扶贫。
草堂镇柑子社区栗春容报名参加草堂失能人员供养中心院长招聘。面试人员见她年纪轻轻,就问道:“这个活儿你干得下来吗?” “您们可能不知,我这个劳动力也刚释放出来,公婆瘫痪在床近两年,我边带着娃儿边照顾着她直到去世,应该没有问题!”栗春容回答得倒干脆利索。
(失能人员卢令敬礼图:龙怀楚)
有文凭、有愿望、有思路、有信心、有“履历”,自然脱颖而出。栗春容成为全县3所失能人员供养中心院长之一。
草堂失能人员供养中心“开院日”,孤残失能人员19人,其成员由痴、呆、傻、盲、聋、哑、孤、寡、独等弱势群体组成,他们性格怪僻,生活习惯各异,工作人员7人。
现实还是给她一个“下马威”。当天平安乡71岁特困人员许登雄入住,栗春容打开车门就闻到一股浓浓臭味,当时老人已经神智不清,意识模糊。她在为其脱裤时,大便就在老人裤裆里面。
(栗春容陪伴失能老人聊天图:草堂失能人员供养中心)
老人卧床不起。她每天为其擦身,用针管给他打流食,每隔两个小时就要为老人翻身。
应接不暇,手忙脚乱,不可开交。震撼、同情、担心和害怕,复杂情感不时涌上心头,差点精神崩溃。但每当“退堂鼓”在耳畔敲响,她还是感到羞愧万分,就联想到服侍公婆时情景。
栗春容虽然应聘为管理岗位,但却从护理员工作入手。许登雄老人弥留之际,紧紧拉着她右手不放,流着泪望着她,嘴一张一合,说不出来话,但还是艰难的在她手心画出“好人”两个字。
时间虽已过去三年,栗春容仍记忆犹新,从未忘记那刻!
她在坚强、乐观、用心中收获成长期。现在奉节县草堂失能人员供养中心住进84名孤残失能人员,最大92岁,最小19岁,其中58人生活不能自理,工作人员也达到15人。
用心呵护孤残失能人员健康成长。“祝你生日快乐,Happy Birthday to You……”2019年10月22日上午,栗春容在院坝里带头唱起生日歌。
(集体生日会图:草堂失能人员供养中心)
这是每月一次集体生日会。寿星们头戴生日帽,吃着生日蛋糕,笑得像孩子一样,现场充盈着阵阵暖意。
这天正是草堂镇东坡村3社村民、一级残疾人黄兴淼44岁生日。他于2017年4月23日入院,因下半身失去知觉,只能与床相伴。栗春容无论再忙再累,或自己、或带上护理人员每天都要用半个小时和他说话。
(又到与失能人员黄兴淼说话时图:草堂失能人员供养中心)
黄兴淼面色红润,很是健谈,称特别喜欢同院长“吹牛日白”,可以“涮坛子”,甚至说些“日古拉”,前提是无伤大雅。
吃饭不是小事。饭不能硬,菜不能咸、不能油、不能辣。
栗春容边喂饭边问:“卢令,今天饭菜好吃么?”卢令躺在椅上连连点头。
(栗春容为卢令喂饭图:龙怀楚)
卢令是“一级残”。17岁那年,因高烧引发脑膜炎,智力严重受损,只能退学在家休养;23岁时又因触电烧坏其舌头,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栗春容端着饭碗,弯着身子,一勺一勺给他喂饭,中间还不忘嘱咐:“要喝水就给我说哟!”
15分钟后,卢令吃完饭。栗春容挺直身体:“15分钟不算啥,有时遇到个别护理对象不配合,我们要‘连哄带骗’,‘折腾’半个多小时。”
饭后,栗春容和工作人员一起,或搀扶、或推着轮椅,带着院民到院子里晒晒太阳,同时散散心、聊聊天。
(失能人员有序活动图:龙怀楚)
她在激励、感动、乐趣中迎来收获期。五保老人黄先珍已经82岁。刚来时,陌生感与孤独感,使其整天“麻起脸”。
从陪伴开始、从关心做起,如今老人每次见到栗春容和护理人员都像见到亲人一样。
(护理人员为失能人员喂饭图:龙怀楚)
刘真木肢体残疾,性格古怪,听说要给他洗澡,怎么也不干,那真是“油盐不进”。栗春容和护工易中强通过亲密接触、精心照顾,老刘逐步变得开朗起来,主动配合、完全融入,现在亲戚朋友来接他回去玩几天,他都开始“拒绝”。
(量血压成栗春容每日“功课” 图:草堂失能人员供养中心)
不止刘真木。钟俊年仅28岁,刚入住时一天到晚不是哭就是闹。多场集体活动、多次细心疏导,他脸上终露笑颜。
父母接他回家过年,三天不到就哭着要“回去”。大年初三,钟俊在父母陪伴下进入“大家”,当即扑进一名护理人员怀里痛哭。
供养中心不是家胜似家,护理员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用爱点亮失能人员家庭前行灯塔。50岁高天河来自甲高镇九洞村,学习组负责人,虽半边偏瘫,不能走路,但脑袋灵活,在某手机平台转发文章,每天可挣5、6块钱。
(栗春容和高天河图:龙怀楚)
2019年10月26日,高天河展示当天收入,上面显示金额为5.74元。这个月他已挣到105元。
不仅如此,高天河“学习强国”学分达到3259分,在九洞村排名第5名。
“我外出参加一个演讲,几天没在院里,高天河就给我发来短信:院长,我们想你,你好久回来啊!”栗春容好激动,“他们唤我一声院长,我就要为他们负责!”
(护理人员易中强为高天河点烟图:龙怀楚)
更多是贫困家庭劳动力得到“解放”。“一人失能,全家失衡。”为照顾病人,许多贫困家庭劳动力既无法外出务工,也不能在家专心发展产业。
“松娃子,我来看你一哈,最近感觉怎么样,身体有没有好点?” 杨传付外出务工回来,第一件事就是跑来见儿子杨虎松。
草堂镇天坪村17组杨虎松1999年患脑脊髓炎引起神经性瘫痪,导致大腿骨髓坏死,生活不能自理。母亲2011年病逝,次年妹妹出嫁。
(杨虎松吃蛋糕图:草堂失能人员供养中心)
自从儿子来到草堂失能人员供养中心,杨传付便去湖北务工,每月结余2000多元,他对未来充满希望。
“他们比我想象中照顾得还要好,更有耐心!”杨传付说,平时自己回来不多,栗春容院长每周就会用QQ视频发一些儿子生活照片给我,让我能够安心在外挣钱。
(草堂失能人员供养中心一角图:龙怀楚)
栗春容说下面这话时很“动容”:我愿供养中心是一处“港湾”,为失能人员遮风避雨;我要守护在这里,看到老人安享晚年、孤残健康成长、智障者享受快乐,这比给我任何荣誉都要开心快乐!(文:刘圣宇 彭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