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

重庆彭水善感乡:特色产业引领脱贫路

2019-10-24 10:45:12  来源:彭水日报  作者:赵勇 赵秀梅

脱贫攻坚,产业发展是关键。

近年来,彭水自治县善感乡因地制宜,依托当地区位实际,狠抓西瓜、油茶、猕猴桃等特色产业的发展,点亮广大群众脱贫致富希望。

优质猕猴桃

成为老百姓的“摇钱树”

10月14日,天空下着稀稀沥沥的小雨。在善感乡桂花村猕猴桃种植基地,当地村民和游客正在采摘猕猴桃,热闹非凡。

“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看着猕猴桃簇拥在藤蔓上,游客们欢快地在基地采摘,天意猕猴桃合作社负责人王晓琼高兴不已。她说,今年是猕猴桃挂果的第2年,预计采收5万余斤,收入30多万元。

“今年早熟品种在地里就被游客采摘完了。”王晓琼说,由于采用生态有机的种植方式,猕猴桃品质更优,很受顾客欢迎,市场供不应求,合作社收入一年年好起来。

“看着合作社收入好了,我们也跟着高兴了。”当天,参加猕猴桃采摘的村民田芬说,今年,她在猕猴桃基地务工的收入将近15000元。

像田芬一样,能在家门口就业,放在几年以前,是当地村民完全难以想象的事情。

以前,桂花村受地理位置偏远、土地贫瘠、山高路不平等因素的制约,当地经济发展一直滞后。

2011年,善感乡党委政府根据当地特殊的地理气候环境,通过招商引资发展500亩猕猴桃,改变了产业发展方式,盘活了土地资源。

目前,善感乡500亩猕猴桃种植基地由天意猕猴桃基地合作社和宏昌猕猴桃专业合作社共同经营。今年,善感乡500亩猕猴桃喜获丰收,总收入120万元。

产业壮大了,村民也乐了。当地群众除了流转土地有流转费收入之外,还进入基地务工,实现了增收致富。

万亩油茶

为老百姓建起“绿色银行”

善感乡石盆村建卡贫困户董纯志,今年74岁,家里种植了13亩油茶。

董纯志说,以前,他以种植水稻、玉米等传统农作物为主。“以前土地种得多,天天忙不停,就是日子很难好起来。”谈起以前的日子,董纯志直摇头。

2010年,石盆村发动村民种植油茶。很多村民都心存顾虑,不愿意参加油茶种植,董纯志就是其中的一位。“就怕种出来没有收益,空忙活!”董纯志道出了其中原委。

为了增强村民种植油茶的信心,石盆村通过组建合作社、引进企业等方式,示范带动村民种植油茶。

“干部们都说,年纪大了,种植油茶劳动量少,适合我这个家庭。”2012年,董纯志在村组干部多次上门做工作的情况下,答应将自家的13亩土地流转给企业,全部种上了油茶。

“把土地流转给企业,我就到里面务工,自己种的地少了,收入一分没少。”董纯志说,流转土地每年有1000多元的收入,到油茶地里务工,每年有5000多元的收入。这更加坚定了他发展油茶的信心。

“现在政策这么好,我要加劲干。”董纯志说,现在,他的13亩油茶每年收入上万元,日子也一天天好起来。

据石盆村支部书记冉成兵说,石盆村共种植了近万亩油茶,其中4000多亩投产,今年预计产值200多万元。“油茶产业的发展,不仅让群众有了增收渠道,更加增强了村上带动群众抓好产业发展的信心与决心。”

乡村旅游

让老百姓端上了“金饭碗”

周家寨风光旖旎,生态良好、环境优美。这里山水相融,犹如一幅魅力的山水画卷,是彭水重要的旅游景点。

近年来,善感乡周家寨村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完善景区基础配套设施,修建生态农业观光游览园……目前,该村已经形成了集观光、旅游、休闲、体验于一体,逐步实现了农房变客房、产品变商品、产区变景区。

周家寨每年要接待游客上万人次。随着乡村旅游的兴起,当地不少村民吃上了旅游饭。村民董伟开办的周家寨农家乐,是当地第一家农家乐。说起这几年农家乐的收入,董伟的脸上挂满了笑容。

“我家的农家乐地理位置好,就处在乌江边上,很多游客都愿意来。”董伟笑呵呵地说,每逢节假日,客房都爆满,今年收入了20多万元。

在周家寨村,像董伟一样成规模开办的农家乐接近10家。不少村民走上了旅游致富的路子,端上了“金饭碗”。

让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在周家寨村,善感乡正努力积极构建农旅融合产业布局,走出一条农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子,带动更多村民增收致富。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