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如何把山村桑蚕资源优势转化为优势产业

2019-10-14 14:41:37

四川省三台县石安镇报春村是该县远近闻名的蚕桑基地村,该村有290多户人家,养蚕户达到220余户,90%以上的土地都栽种桑树。当前,又到了夏茧上市的时间。报春村,这个有着悠久历史和传统的蚕桑村,如何把桑蚕资源优势转化为优势产业,让农户增收致富?近日,笔者来到该村进行了实地走访。

“除了栽桑养蚕,我们村的蚕种、桑苗、桑芽茶和棉丝被等产品也是供不应求。”在村蚕桑基地里,正在采摘桑叶的村蚕桑养殖合作社理事长景吉武告诉笔者,借助互联网,村蚕桑养殖合作社多元发展,创意开发桑芽茶、桑叶菜,生产棉丝被,培育蚕种、桑苗,增加蚕桑产业的附加值,走出了新的致富路。

养蚕致富一个村

报春村里,绿油油的桑林铺满田野山林,漂亮整洁的农家小楼镶嵌在一片葱茏之中。“养蚕不消毒,养蚕养得哭。马上就要领取第二批次夏蚕了,消毒工作一定要做好。”正在清洗蚕具的该村4组养蚕户景永红说。去年他养蚕20余张,净赚了5万多元。

栽桑养蚕是报春村的传统产业,养蚕的技艺在这里从来没有中断过。该村八旬老人苏培清说,村子里什么时候开始养蚕的,她已经记不得了,但还能随口说出许多关于养蚕的谚语,这些谚语是当地人栽桑养蚕多年积累下来的经验。

蚕桑产业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衰败。“每年我们村养蚕都在2500张左右。”景吉武介绍,靠养蚕年收入三四万元的人家在村子里有50多家。今年春季,全村蚕茧产量达到100吨以上,实现产值520余万元。

为进一步壮大蚕桑产业,该村成立了蚕桑养殖合作社,扩大桑树种植规模,培育优质桑树种苗15亩;并定期组织养殖户进行技术培训,聘请专家授课,力抓春冬田间管理,让蚕桑产量从每张产茧35~40千克提高到55~65千克。

“以前一年只能养四季蚕,现在通过错时增养,一年可以养6~7季。”蚕农景安源老人说,他和老伴儿全年养蚕35张左右,不但建起了小楼房,还帮助儿子在城里买了楼房和汽车。

延伸蚕桑产业链

在村合作社的 “丝丝春暖蚕丝被厂”里,工人们正在缝制蚕丝被。经过严格消毒处理的手工蚕丝被、蚕沙枕,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全国各地。

近年来,报春村养殖户在村合作社的带领下,破 “茧”而出,在蚕桑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上取得新的进展。为了使蚕桑产业提质增效,报春村坚持走蚕桑综合发展之路,在加大桑园综合开发利用的同时,着力培育果桑产业,开发蚕桑新产品。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蚕丝被、丝绸衣裳也逐步进入普通百姓的家庭。”景吉武说,依托报春村的蚕桑资源优势,合作社建立了被服厂,开发出蚕丝被、蚕沙枕等产品,年收入达百万元。

目前,该村蚕桑养殖合作社培育的优质桑树苗已销售到三台富顺、高堰、进都、永新等多个乡镇;培育的2万余张蚕种苗在保证全村养殖需求的同时,还销往到安县、游仙、涪城等区县及三台周边镇乡;桑芽茶、桑叶菜等产品远销浙江以及广州、成都等地,受到市场的青睐。

“借助互联网,我们把优质的蚕桑产品推销了出去,有效推动蚕桑这个传统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为助力乡村振兴发展打下了好的基础。”景吉武笑着说,传统产业要找到新路子,首先要打开思维,找到好路子,找对好路子,并坚持走下去。

特约通讯员 刘玉明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