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橙、黄、绿、青、蓝、紫、银、玫红,九条长达60米的大蠕龙出现在金水桥前,时而飞腾跳跃,时而行进起伏,时而冲上云端,时而入海破浪……来自重庆的铜梁龙舞,素有“中华第一龙”的美誉,以其行云流水的技艺、恢弘磅礴的气势著称,既象征着中华民族奋发腾飞的精神面貌,也代表了巴渝儿女为祖国庆生的火热情怀。
“铜梁龙舞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从新中国成立35周年庆典开始,50周年、60周年、70周年,铜梁龙从来没有缺席过共和国的庆典,今年我们已经是第四次参加国庆庆典了,可以这样毫不夸张地说,铜梁龙舞见证了我们国家改革开放以来,也就是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进程。”铜梁龙舞表演队领队、重庆市铜梁区文化旅游委副主任秦启江自豪地说,“与前几次相比,这次表演一是更加注重守正创新,特别是在造型工艺上有较大突破,整个龙头既继承了铜梁龙的传统造型,又在材质、配饰、光源等方面进行了大胆创新,其造型更加圆润饱满,喜庆吉祥,极具卡通意蕴,被亲切地称为“笑脸龙”。二是更加注重套路开发。我们首次将体育竞技龙的高难度动作引入了大蠕龙的表演套路之中,使其更具观赏性,比如站肩舞龙,8字快舞龙、纵向行进起伏、九龙交汇、龙舟造型等等,有些是第一次在大蠕龙套路中呈现。为契合音乐氛围,我们还以红旗为道具,组成了九条翻滚盘旋的红旗龙。”
参加铜梁龙舞表演的演员共有225人,每条龙分为24“栋”(节),代表中国农事二十四节气,由24位演员共同完成,龙头则还要再加一位演员。“考虑到视觉效果,这次我们给龙头加了很多配饰,让它看起来更加雄壮威武。一般的龙头七八斤重,这次则整整增加了五六斤,所以需要两位演员来共同玩舞。”秦启江介绍,龙舞表演的主力演员大部分是来自铜梁职教中心和铜梁二中的学生,年龄不过十六七岁,也有少部分教师和铜梁龙舞的非遗传承人。他们从今年6月20日开始在铜梁集训一个月,7月23日来到北京,又练了两个多月。
铜梁龙舞对体能的要求非常大,仅以九条巨龙面向金水桥呼啸而来这一个动作而言,演员们要拿出百米冲刺的速度才能舞出气势。所以,每天技能练习结束后,演员们还有3000米跑步的体能训练才能达标。“伤病一直困扰着我们,有骨折的,有膝盖积水的,但为了向祖国母亲献上铜梁龙舞最诚挚的祝福,大家都咬紧牙关在坚持”,秦启江说。
作为团体表演项目,龙舞最讲究配合,除了个人的技能、体能外,更多的训练时间都需要花在团队磨合上,最终达到的效果是,哪怕只是一个眼神、一句口令、一个动作,演员们之间都有了默契。秦启江透露:“先是每条龙单独训练,然后九条龙合练。龙头演员既是施令者,又是引路人,其重要性可以说系成败于一身,表演中既要记拍点、记套路,还要跑点位、发指令。龙头把指令发到‘第二栋’,‘第二栋’再发到身后的‘第三栋’,像流水线一样依次传令到龙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