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变模样,山乡故里换新颜。有一个地方,位于渝鄂交界,乡政府驻地距离县城112公里,海拔1400米,原本没有多少优势可言。
但脱贫攻坚改变一切。这里充分汇聚六大资源,打造“三峡原乡 龙桥人家 ”乡村旅游品牌,独享“长寿之乡 土家村寨”之美誉,不禁让人心驰向往。
旅游资源得天独厚。2019年4月25日上午,奉节县龙桥河景区开园仪式隆重举行,吸引万余名游客前来游玩。
龙桥河景区位于奉节县龙桥土家族乡,属“九天龙凤”度假区重要组成部分,占地约23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500米,森林覆盖率为87%。
景观特色秀幽奇,山水相依,绝美画廊,地下暗河体系长达50公里,其中露出地表部分总长约3.7公里。
近年来,他们还通过打造诸如“龙桥原生态石林”,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坚定走深走实生态旅游、农旅融合之路。处处山清水秀、风景迷人、郁郁葱葱、生机勃勃,一幅优美生态画卷扑面而来。
2019年1至8月,接待游客5万人,旅游收入120万元。
红豆杉康养资源吊足胃口。立足高山气候优势,引进抗癌“神树”红豆杉,被称之植物“大熊猫”。
建成红豆杉种苗基地1300亩,在圃红豆杉苗木7000多万株,配套阳坝村40万元康养园项目,进一步打响“康养龙桥”名片,带动周边发展农家乐30家。
红豆杉为浅根植物,适宜山地生长,有助于保水固土,也可用于室内盆景,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目之所及一片翠绿,乡党委书记唐承伟展露笑容:“10年前引进红豆杉时侧重于经济效益,现在更看重其生态环境保护作用。”
野生油竹笋生态资源自然天成。利用5万亩野生油竹笋资源优势,目前成片开发1万亩,成为渝鄂两地游客寻“鲜”之地,实现生态、旅游、经济三大效益目标。
始终坚持绿色发展,不断丰富旅游产品,以‘龙桥竹林+采笋节’模式,将生态优势转化成旅游产业,从2017年开始举办竹笋节,一年比一年红火。
据副乡长李海燕介绍:2019年5月第三届采笋节销售鲜采笋800多吨,综合收入900多万元。同时形成规模化农家乐群,现有农家乐100多家。
传统绿色蔬菜产业人均一亩。通过政策扶持、产业推动、能人带动等有效措施,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形成良好绿色蔬菜产业生产链——内有技术、外有销路。
成立34个农民蔬菜专业合作社,其中带动400余人贫困群众务工,人均年收入突破1万元。
如今,全乡发展蔬菜15000余亩,已成当地支柱型产业。如果算上烟叶5500亩、药材8000亩、家禽5万只、生猪1.2万头、肉牛2000头、肉羊2000只,生产总值达到1亿元。
挖掘土家文化资源方兴未艾。土家文化源远流长,资源丰富。
定期组织机关干部职工、群众、在校师生学唱“土家山歌”、学跳“摆手舞”,组建土家特色舞狮队,奏响唢呐队、连线队等土家音符,形成土家文化传承浓厚氛围。
探索“演艺+文化+旅游”模式,办好一台文化旅游晚会,借力旅游彰显土家文化,依托土家文化增添旅游活力。
突出旅游扶贫主题。诸如“赏龙桥天然美景、采万亩野生竹笋、品土家民俗文化”“扛着锄头种田地,唱着山歌搞旅游,勤劳致富奔小康”,着力打造“三峡原乡 龙桥人家”旅游品牌。
汇聚本土人才资源示范带动。林桥“回归”就很有代表性。
瑞丰社区党支部书记、奉节县鑫桥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林桥,远近闻名,久负盛名,鼎鼎大名,人称“蔬菜大王”“良心书记”。
1992年高中毕业回家务农,1998年到山东省寿光市一家蔬菜种植公司当搬运工,从此与蔬菜结缘。2006年2月,林桥回到家乡龙桥土家族乡瑞丰社区。
筹集350余万成立奉节县鑫桥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两年时间建成标准化反季节无公害蔬菜基地3000多亩,菜农户均年收入3万余元,800户3100人通过种植蔬菜走上致富路。
2016年9月1日,林桥在群众期待中担任瑞丰社区党支部书记。在个人与集体、公司与农户之间,无一例外倾斜后者,让利百姓,扶持贫困,同时尽可能做到两者兼顾。
采取“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产前加大投入、产中强化技术指导、产后按照合同价回收,以“订单农业”示范带动5个村2000多户村民种植蔬菜。
不仅以“无形股”方式帮带21户深度贫困户,而且优先聘用他们到公司务工,按件计算,多劳多得,加上土地分红和土地流转费,如期脱贫肯定没有问题。
给予贫困户40元/吨额外补助,如一户种植5亩蔬菜、产量5吨/亩计算,将额外获得1000元产业补助。
新发展蔬菜基地800亩,打造蔬菜观光园50亩,种植50亩至100亩大户突破100户。
在努力“盘活”六大资源外,抓紧“盘点”基础设施建设。
交通道路形成闭合圈。以“四好农村公路示范点”创建为突破口,仅2018年建好45公里“8字”型闭合旅游环线,新修“四好农村路”13.5公里,整修村道48公里,硬化泥结石路6.2公里,新修人行便道9公里。
2015年以前,九通村只有一条3公里硬化公路,现全村硬化公路16.5公里,泥结石路39.8公里,人行便道18公里。
“要让每一个人都要走上脱贫路。”九通村党支部书记邹永平说这话时,2社吊远户靳昌兵眼睛泛起光芒,因为村里单独为他修路、牵水管和房屋改造。
安全饮水保障不漏户。2018年新修集中式供水工程12处2100方、整修15处6500方、分散式供水947户、购买储水罐8个,管网连接到户、水表安装到家、饮水不漏一户。
阳坝村不仅是高寒山区,而且喀斯特地貌突出,季节性缺水严重,大多村民靠“望天水”解决。
村党支部书记符勇率队寻水源、挖水池、督工程,新修羊胡子天坑提灌工程、800方蓄水池一口,整修一口1500方蓄水池,建成分散式供水工程25处。
住房改造经验成标杆。2018年实施C级危房改造127户、D级危房改造161户、生态搬迁21户68人;全面实施“三改”,其中改厨房315户、改厕所341户、改圈297户。
九通村委会按照改造标准、操作程序、规划验收“三个统一”实施住房改造155户,多个乡镇前往参观学习。
蜀鄂村属非贫困村,但清洁家园活动开展不理想。原乡镇老领导、现驻村工作队队员胡成平不等不靠、积极主动,组织村支两委改造土坯房。他先后为贫困户徐国文、卢昌胜等4户做“担保”,“赊”来砖和沙,解决其建房暂时资金难题。
同时很抓村容村貌改善。2018年完成“三改”88户、C、D级危房改造44户、易地搬迁3户;油化公路18.5公里、硬化2公里、整修泥结石路8公里。
聚力场镇建设成效大。“这几年场镇发展特别快哟,我这把老骨头看得都过瘾啰!”场镇居民唐大爷显得很自豪。
文化广场改扩建面积达到4500平方米、铺设人行步道、栽植行道树、安装路灯和监控设备,场镇功能得到进一步完善,场镇面貌焕然一新。
乡党委书记唐承伟称:“场镇变化体现脱贫攻坚成效,更是县委县府惠民举措”。
基础设施配套趋完善。2018年投资110万元实施政府办公大楼改造工程,添置公共场合垃圾吊背箱33个、十字路口中型垃圾箱500余个、入户小垃圾桶2800个。
完成3个村便民服务中心标准化、6个村党建文化规范化建设,涵盖村史馆、文化墙、家风家训、村规民约等具体项目,村级阵地日趋完善。
如今,各村均建成标准篮球场、乒乓球台、健身器材等休闲娱乐设施。
他们始终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最大发展机遇、重要治理平台,建立机制实现高质量脱贫目标。
全面落实“四访”工作机制。“我们把干部走访、医生巡访、教师家访、农技随访‘四访’工作法作为全乡高质量脱贫的行动指南。”乡党委书记唐承伟介绍道。
细化乡村干部和帮扶人、79名网格员区域范围及具体对接户数,明确一月一次院坝会制度,摸清每户情况,完善户情档案,捆绑连带责任。
学校分类统计学生在校分布情况并建立台账;乡卫生院牵头对“四类户”进行全覆盖巡访并完成签约服务;乡农服中心和乡畜牧站组成农技随访队伍,循环开办农技课堂,建立农技示范户带动机制。
丰富帮扶机制。建立1户农家乐带动1户贫困户帮扶机制,每个农家乐聘用2名贫困人员,菜品原料均来自对接贫困户家庭,确保贫困对象利益最大化,带动480户贫困户每年户增12000元。
我们还是以奉节县鑫桥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为例,他们对贫困户实行“先分红后种菜”,也称“提前分红”。
瑞丰社区深度贫困户黄思波有两个女儿,一个大学即将毕业,一个在读大一,他就是这种模式受益户之一。
2019年6月12日,我们通过电话采访。黄思波说——种菜之前,以种植土豆、玉米等农作物为主,一年收入只够家用。两个娃儿上学和家里日常开销,一年下来再怎么弄也要两三万。
好得这几年种蔬菜。可别小看“提前分红”这件事,我们正好利用这笔钱购买肥料,当然手头有钱、心中不慌时,就选择年底分红。种菜是季节活,不忙时候就在公司打工,每月有1600块。我家今年种蔬菜20多亩,保守估计,收入也有6、7万块。
竹轩农业公司在采笋时节里,雇佣300名当地村民作为采笋工,实现务工收入20余万元。
还积极实施金融扶贫方式,2018年办理244户贫困户金融贷款,成功放款1173万元。
落实扶贫扶志机制。由乡村干部、优秀党员、村民代表组建12个宣讲队伍深入94个社,在田间地头、群众家中,重点围绕“讲政策、讲变化、纠观念、解疑惑”等方面进行宣讲,引导社会正能量。
同时联系并邀请9名县管领导干部回村社开展“两回两讲两解”活动;开展脱贫攻坚示范户、最美家庭、道德模范、诚信家庭、孝心儿媳、身边好人6类先进人物评选265户,提振精气神,激发群众内生动力。
仅2019年8月,他们就接待湖北恩施市等3个脱贫攻坚考察团,因为龙桥土家族乡先后被奉节县确定为“脱贫攻坚模范乡”,被重庆市表彰为“四好农村公路示范点”和重庆市“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文:刘圣宇 彭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