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铜梁安居:绘就“涪江山居图”

2019-09-17 11:16:47

依托传统风貌、人文记忆、生态底蕴,千年古城安居,正在绘就“涪江山居图”。

围绕这幅图景,安居聚焦重点、精雕细琢,从景观提升、设施配套等一件件小事着手,力求让山居之美更加精谨细腻,更加饱满鲜活。

“这一点一滴的累积,最终将实现从量到质的改变。”安居镇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的安居,在留住绿水青山,守住美丽乡愁的同时,将更加可观、可玩、可游。

雕琢古城水韵

依山傍水的安居自古便有“依山为城,负龙门,控铁马,仰接遂普,俯瞰巴渝,涪江历千里而入境,与篼溪、琼江、乌木溪水会于城下,绕城三匝陷为深潭”的美妙描述。

位于琼江、涪江两江交汇处的地理及交通优势,使这里曾经人潮聚集、贸易发达,数千年来都是“日有千人拱手,夜来万盏明灯”的繁荣之地。

而今,徜徉古城,吊脚楼、老商铺、九宫十八庙……数量庞大、保存完好的古建筑群如画卷般铺展眼前。行走其间,青砖、木门、红灯笼,轩窗、檐角、老茶馆,周遭的一砖一木都散发着古老的历史气息,仿佛还能感受到当年帆樯蚁聚、商贾云集的繁华盛景。

如此底蕴,无疑为“涪江山居图”撑起了骨架。而要让这幅图景更加饱满鲜活,必须还要聚焦重点、精雕细琢,绘制好精谨细腻的“工笔画”。为此,安居的第一个着墨点放在了生态引领的景观提升。

与许多其他古镇不同,安居最大的特点是与水相伴:一条溪河穿街过,涪江琼江绕古城。

这条溪河,说的就是乌木溪。

然而,曾几何时,由于生活污水直接排入,乌木溪一度成为臭水溪,不仅影响居民生活,也严重损害了古城品质。

坚持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景区提档升级的全过程,安居将乌木溪治理作为重点工程,在铜梁区住建委等部门的支持下,投资4000万元对乌木溪街分期进行全面整治。

通过河道清淤、闸坝建设、河岸绿化美化、河道局部拓宽等,乌木溪“颜值”全面提升,呈现出小桥流水人家的古城水韵。

完善设施配套

如果说以乌木溪整治为代表的景观提升,为“涪江山居图”增添了更为光鲜的色彩,那么围绕完善吃住行游购娱的一系列基础配套,则让这幅图景有了内外兼修的内涵。

涪江江畔,位于安居镇西街1号的青居别苑古朴清雅,倚门而立,两江景色尽收眼底,呷一口老茶,仿佛能够回味出穿越千年的悠闲与自在。

如今的安居,再也不是一座“留不住人”的古城。随着青居别苑、翰林山居、山水园林酒店等一大批优质民宿、酒店的投用,安居顺利解决了“住”的问题,让游客来了就不想走。

不仅是“住”的配套,今年以来,安居古城情景水街建设项目河岸及旧建筑排污工程、污水管网整治——情景水街片区三四级管网及化粪池建设、古城兴隆街、后河街灯饰工程等工程相继实施,景区功能得以不断完善。

古城新游客接待中心是安居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个重头戏。该项目由游客接待中心、商业、车库等组成,总建筑面积约16000平方米。

秦瀚堂巴渝民俗文化村田园综合体项目也是未来安居的一大看点。项目分为民俗风情、生态农业、植物科普、艺术文创、产业园区、山居养生六大核心板块,主要建设卧龙山庄、风情酒店、安居书院、慢生活体验区、养生木屋、禅茶体验中心等。

随着这些配套项目的逐渐完善,那些赏不完的文化符号、绕不尽的青砖石瓦,将在这青山绿水间,更纯粹地呈现安居的生态、原始之美,让游客在历史记忆与现实生活的延续中,静静探寻与体会……

打造湿地公园

绘就“涪江山居图”,安居还有一个大手笔——建设铜梁安居国家湿地公园。

地处涪江河畔的黄家坝,江岸芦苇丛生,内河湖泊相连,是安居古城的江边绿洲。

如今,随着安居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这里正在一派繁忙景象中悄然变身。

安居国家湿地公园总面积475.28公顷,分为合理利用区、宣教展示区、恢复重建区、保护保育区、管理服务区,其中保护保育区以及恢复重建区占公园总面积的88.66%。

目前开工的主要为湿地保护工程、湿地恢复工程,包括建设景观步道、滨水步道、游憩小道等。

“安居国家湿地公园的保护和建设,是完善嘉陵江流域湿地保护网络需要的积极响应,是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的细胞工程。”安居镇相关负责人表示。

为此,配合湿地公园建设,安居做了大量前期工作,比如严厉打击挖沙采石、乱捕乱猎、水禽放养、网箱养殖等违法行为,拆除了湿地公园区域内的违章建筑和非法码头,大力肃清公园周边污染来源,持续开展水质日常保洁等。

通过共抓大保护,安居为动植物提供了优良的栖息场所,营造出物种丰富、风吹草低生态湿地环境,呈现出芦荡听风、绿洲观鸟的野趣生态景观。

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按照规划,下一步,安居将把鸟类保护、科普教育和生态文化等元素综合起来形成叠加效应,开建科普展示中心、生态文化教育中心、湿地宣教活动中心、湿地科研监测中心、湿地生态监测站及水文监测站、观鸟屋等项目。

王萃 图片除署名外由铜梁区安居镇政府提供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