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河古镇鸟瞰
嘉平镇新貌
柏林东胜村
从过去的“无人问津”到如今的“人潮涌动”,去年一年时间,江津区柏林镇东胜村吸引了3万多游客前往。是什么让这个与贵州接壤、距离江津城区近百公里的村落,实现了如此的“华丽转身”?
“其中一个重要抓手就是加快村镇综合整治,补齐基础设施、配套服务等各方面短板。”江津区住房城乡建委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江津区积极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创新性地设立新型城镇化专项资金,着力解决村镇基础设施建设、功能服务配套、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短板和弱项,让众多村镇“旧貌”换“新颜”,为其快速发展夯实了基础。
助力乡村振兴,美丽乡村跃然眼前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总要求。近年来,江津区大力实施村镇综合整治,基础设施和功能服务配套的完善,就让不少村落大变样,一个个美丽乡村跃然眼前。
道路两旁用鹅卵石堆砌出花台,院坝硬化了,杂物堆也清走了,改厨改厕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8月30日周末,在江津区塘河镇石龙门村学堂湾大院,这个美丽如画的乡村院落,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度假,让这个原本有些冷清的院落人声鼎沸。
据介绍,石龙门村是中国第三批传统村落、重庆市首批历史文化名村、江津区乡村振兴镇级试验示范村。村内有重庆市最大的地主庄园、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石龙门庄园;有震惊中外的32111英雄钻井队事迹的发生地;有千百年来形成的独特而厚重的民俗风情、重庆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塘河婚俗;还有三楠祠、肖家滩古堰、麒麟桥等旅游景点。
“拥有这么多的优质旅游资源,但很多都是‘藏在深闺人未识’。”塘河镇有关负责人说,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乡村基础设施不够完善,难以满足游客“吃住行”等各方面的需求。为此,借助村镇环境综合整治,塘河镇在石龙门村学堂湾大院进行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试点,以期全面改善院落环境。
就这样,塘河镇对学堂湾大院进行了“三改两化两治”(改厨、改厕、改化粪池、院坝硬化、连户路硬化、院落空间风貌整治、生活垃圾治理)综合整治,目前,石龙门村学堂湾大院38户村民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已全面完工,整个大院环境焕然一新。
“现在的政策就是好啊,我家的厨房、厕所、猪圈、院坝都进行了改造,就连进户路也硬化了。”石龙门村学堂湾大院73岁的王永涛大爷感慨万分。他说,他这个曾经的贫困户,受益于D级危房改造,房子搬迁到了公路边,又受益于人居环境整治,连院坝、进户路硬化的梦想也实现了。
更重要的是,环境的改善让一些村民有了发展农家乐的底气,今年,学堂湾大院就有几家农家乐顺利“开张”,一个个村民都吃上了“旅游饭”,腰包是一天天鼓了起来。
“既改善了环境又发展了产业,类似学堂湾大院这样的村落在江津还有很多。”江津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江津区在推进村镇综合整治中,将农村危旧房改造、传统村落保护、五沿村落旧房整治提升等作为重点来抓,共投入6.24亿元完成农村危旧房改造32732户,让一大批农村聚居点“旧貌”换“新颜”,带动了一些地方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为乡村全面振兴夯实了基底。
助力绿色发展,村镇生态环境越来越好
长江黄金水道横贯江津全境,为此,江津区积极探索、协同推进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新路子,其中重要一条,就是加快村镇生态环境治理,为全域绿色发展打下基础。
“解决村镇污水管网配套问题,是我们改善村镇生态环境的重要一环。”江津区住房城乡建委有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对全区污水管网的初步排查,2018年,江津区的各级污水管网为1290公里,其中,村镇管网384公里,占比仅29.8%,成为江津区生态环境治理的一个短板。
为此,江津区在油溪吴市、西湖百燕、朱杨板桥、慈云刁家、塘河镇石龙门新村点等配套建设二三级污水管网,同时,全面开展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对禁养区规模养殖场实施全面关停。
“我们镇辖区内没有一家工业企业,但从现在来看,良好的生态环境资源反而成了我们发展的优势所在。”嘉平镇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保护好嘉平的生态环境,嘉平镇加快实施了生态环境综合整治。
据介绍,嘉平镇境内共有青平、月沱、紫荆场三个人口较为密集的场镇,过去,共建有三个污水处理厂,但随着人口向场镇的聚集,原有的老旧管网及污水处理能力不足等问题日益显现。
今年,嘉平镇投入专项资金740余万元,陆续完善了三个场镇近7公里的污水管网,并新建一个污水处理厂,基本解决了场镇污水处理问题,为嘉平镇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和生态产业发展打下了基础。
如今,嘉平镇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其发展的最大优势所在。目前,该镇已引入20家农业企业投资建设富硒农业产业基地,万亩富硒茶、万亩富硒瓜、万亩富硒小水果、万亩富硒花椒、万头生态养殖的富硒产业“五万工程”初具规模。
更为重要的是,依托优越的生态环境,嘉平镇被纳入大四面山旅游圈,被定位为重要的乡村旅游区,未来,猫山万亩茶园等将被打造为大四面山旅游圈的重点乡村旅游景点,为嘉平镇的绿色发展再添新动能。
据悉,自2018年以来,江津区已累计完善配套污水管网82000米,改造和新建污水处理厂48个,修建公厕63个,关闭禁养区规模养殖场578个,添置农村垃圾收运车155个,建设垃圾桶集中收运点67个。通过不断的努力,农村生活污水横流、生活垃圾乱倒、禁养区生态系统破坏等环境污染问题逐步得到解决。
助力城乡统筹,村镇基础设施快速完善
统筹城乡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工作之一。过去,江津区一直重视村镇发展,但由于存在基础设施薄弱、配套功能不完善等问题,成为制约村镇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
为此,江津区根据各镇区位优势优先打造一批以文化创意、特色农业、生态旅游、民俗文化为主要吸引力的特色小镇,引领带动周边镇同步发展。同时,通过改善村容村貌,完善综合配套功能,逐步建成一批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特色鲜明的美丽乡村。
宽阔的道路,崭新的街面,整齐的行道树。8月20日,走在重庆市江津区柏林镇东胜村,发现这里的面貌焕然一新,让人眼前一亮。
柏林东胜村位于江津最南端,毗邻国家5A级风景区四面山,和贵州省习水县寨坝镇、习水县贵州鰼部生态文化旅游园相互交错,区域条件优势明显,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拥有富硒富氧的生态美景和丰富的休闲旅游资源。
近年来,贵州鰼部生态园度假旅游产业发展突飞猛进,周边的旅游地产项目相继建成,受此影响,每年夏季有大量游客到东胜常住度假及周末短住,场镇现有的道路、停车场、商贸服务等基础设施“捉襟见肘”,为此,东胜村场镇配套功能完善及升级改造已成为柏林镇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
“为此,依托新型城镇化专项资金,我们大力推进‘边贸特色小镇’改造工程。”柏林镇有关负责人介绍,柏林镇东胜边贸小镇总投资9200万元,目前已完成首期工程,整治212国道1.3公里,累计拆除道路两侧违法建筑8000平方米,统一、美化沿街立面;拓宽人行道路,实现人车分离,并完善排污排水、夜间照明、弱电等相关设施;道路两侧栽植乔木共350株,改变场镇之前建筑风格凌乱、基础设施落后、配套设施不齐的旧貌,边贸小镇日渐成为江津南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东胜的变化是江津众多村镇“旧貌”换“新颜”的一个缩影。
据统计,自2017年以来,为完善村镇基础设施、完善其配套功能,由区住房城乡建委牵头,江津区新型城镇化专项资金陆续实施了村镇项目122个,总投资超过2.4亿元。
刘廷 图片由江津区住房城乡建委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