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本报记者 赵军 特约记者 杨振
石子乡
位于忠县东南部,方斗山脉北麓,山势陡峭、峡谷幽深,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和丘陵地带。
距县城40公里,幅员面积4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366亩,多为25度以上坡耕地。
辖5个村30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2430户7500余人,其中常年外出务工2430人,基层党组织7个,党员212名,场镇人口700余人。
“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过去的石子乡区位条件极差、基础设施落后、经济基础薄弱、群众生活穷困,是忠县较为偏远贫困的小乡。
曾经望山跑死马 如今天堑变通途
“我活了80多岁,还是2013年村里通了水泥公路才第一次进县城。”近日,杨兴村87岁的老人曾现英想起往事,由衷感叹。
2009年以前,石子乡全乡无“一寸水泥路”,交通不畅成为制约全乡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广大干部群众渴求修通致富道路。为尽快改变现状,乡党委、政府积极谋划,向上争取支持,向下发动群众,竭尽全力推进公路建设。
近10年来,全乡共计投入农村公路等建设资金4000余万元,农村公路里程100余公里,人行便道、生产便道等120余公里,真正实现村村通、组组通和“一小时忠县”,交通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不仅解决了山区群众的出行难问题,也把农村公路这条“良心路、致富路”修到了老百姓的内心深处。
要致富、先修路。路修通了,群众的思路就活了,发展致富的点子也就多了起来,全乡经济社会发展稳步提升。
2000年,全乡地区生产总值4486万元,财政税收181.5万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40元。
2018年底,全乡地区生产总值12178万元,与2000年相比增加271.47%;财政税收727.19万元,与2000年相比增加400.65%;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31元,与2000年相比增加260.14%。
曾经包谷红苕洋芋三大坨 如今青山绿水茶果满坡
“家里的土地流转给茶叶公司,每年可以分红。我还参与除草、管护、茶叶采摘,通过务工一天能挣近百元。”在家门口就能挣钱,村民秦宗发高兴得合不拢嘴。
近年来,石子乡依托自然资源、生态资源和地理优势,大力发展一二三产业。利用各村优势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茶叶、板栗、核桃、李子、大枣等特色产业。目前已投入1000余万元建成黄金芽茶叶等种植基地近千亩、日产鲜叶5000公斤的茶叶加工厂一座,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链条。扶贫驻村工作队精心管护培育,贫困村芋溪村数百亩核桃开花挂果。全乡5个村成立了茶叶、大豆、高粱、核桃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及生猪、跑山羊等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广大干群劲头正足,农村经济蓬勃发展。
石子海拔500~1700米,属亚热带东南季风气候,全年平均气温16.5℃,年降水量1200毫米,夏季白天最高气温30℃左右,夜间温度10℃~15℃,林地面积5万余亩,森林覆盖率79.3%,每立方厘米负氧离子含量在1000个以上。
近年来,乡党委、政府科学规划丰富的自然资源,打造以八斗台为中心的乡村旅游景区,开发万亩竹海以及喀斯特地质形成的十三溶洞、瀑布、峡谷、天生桥、天坑、温泉等自然景观,挖掘数百种药材、菌类等自然资源。乡村旅游的发展带动周边群众直接、间接参与其中,通过开办农家乐、售卖农产品、旅游接待等,人均增收1000元。
曾经汉子愁娶女愁嫁 如今脱贫攻坚奔小康
“党的政策用得好不好,要看群众是哭还是笑。”石子乡党委书记周建平如是说。
2014年,石子乡共有杨兴、芋溪、向阳3个贫困村,全乡有建卡贫困户452户1511人,贫困发生率20.4%,是全县贫困程度最深的乡镇之一。
敢于挑担子、敢啃硬骨头。近几年来,石子乡党委、政府带领全乡广大干部群众,众志成城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
全乡完成贫困户C、D级危房改造101户377人,完成贫困户家庭签约医生403户。
为贫困群众实施医疗救助14万元,教育资助10万元,发放各类慰问资金(物资)42万余元。成立扶贫资金互助社2个,为贫困群众发放扶贫小额贷款72户314万元。完成培训送培400余人次,邀请专家赴乡讲座10余场次,受众3000余人次。规划实施扶贫项目62个,整合各类资金1500余万元。利用农村淘宝、邮乐购等电商平台销售农特产品约300万元,实现贫困群众务工收入100万余元。整合村委会、合作社、农户资源,通过招商引资,结合股权化改革、易地搬迁等相关政策,以股权量化、土地流转、分红、租金等多种方式带动贫困群众增收。
目前,石子乡精准脱贫工作成效显著,3个贫困村全部摘帽,426户1447人脱贫,全乡未脱贫仅有26户64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85%。通过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橄榄型经济正逐步形成,曾经的荒山野岭已变成“金山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