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哲学思考

2019-08-29 10:25:48  来源:经济日报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我们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能够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把握和更好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坚持普遍联系的观点

唯物辩证法表明,世界是由无数相互关联的事物构成的统一整体,在观察和处理问题时要注意事物的系统性、整体性、全面性,树立全局观念,做出最有利的战略部署,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事关乡村全面发展,必须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把握乡村振兴的科学内涵,注重改革的关联性、系统性、协同性,使各项政策相互配合、相互支撑、整体推进,产生共振叠加、相得益彰的效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妥善处理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等关系,统筹谋划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做好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大文章,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坚持改革、发展、稳定相统一,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城乡关系,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坚持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观点

矛盾分析法启示我们,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能平均用力、齐头并进,而是要注意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注重抓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统一。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在乡村表现得较为突出,城乡发展不平衡是最大的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是最大的不充分。因此,必须把“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补齐农业农村在资金投入、要素配置、公共服务、干部配备等方面的短板,切实改变农业农村落后面貌。乡村振兴要部署若干重大工程、重大计划、重大行动,在各项建设中均要抓住重点,找准突破口,排出优先序,突出抓好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工作。比如,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中,产业兴旺是关键,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推进乡村振兴,必须产业先行,要紧紧围绕促进产业发展,引导和推动更多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以产业兴旺引导农业强起来、农民富起来。当然,在集中精力抓重点的同时,也要学会统筹兼顾。

坚持发展的观点

唯物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都处在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发展之中,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变化的两种状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持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使乡村产生显著变化,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和提升。一方面,坚持质量兴农、品牌强农,采取精准措施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如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经营主体,发展高端农机装备制造,创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实施乡村旅游精品工程等,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另一方面,要坚持底线思维,确保在风险可控范围内实现发展目标。如严守耕地红线,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江河湖海限捕、禁捕区域等。

坚持实践的观点

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若不付诸实践和行动,再好的蓝图也只能是一纸空文,再近的目标也只能是镜花水月。总的来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在两个方面的实践上下功夫。一方面,要积极贯彻落实党的“三农”政策。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深化农村改革的政策措施,关键是要抓好落实,让政策措施落地生根。“三农”工作队伍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扑下身子、沉到一线,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细化实化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不断提升实践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要坚持问题导向,坚持调查研究,勇于探索乡村振兴的新途径,如做好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探索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等,在实践中检验改革成果。

坚持实事求是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告诉我们,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科学确定乡村振兴的目标任务,循序渐进地使乡村振兴不断取得进展,不能超越发展阶段,切忌贪大求快,避免急功冒进和急于求成。要立足国情农情,科学把握乡村的差异性和发展特征,分类施策,因村制宜,不搞一刀切,不搞形式主义。各地要考虑资源禀赋差异,采取符合本地特点的有效方式,发展地方特色农业、手工业和旅游业,打造“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发展新格局。尊重客观规律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这在乡村生态文明建设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要深刻把握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系统性及其内在规律,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强农村资源环境保护,做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保护好绿水青山和清新清净的田园风光,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开创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新局面。

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一方面,乡村振兴要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尊重农民的利益诉求,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农民的利益,保护和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乡村振兴成为农民的自觉行动。要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进一步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和农村文明程度,激活乡村内生动力,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乡村振兴也需要强大的外力支撑。如在人才方面,除充分激发乡村现有人才活力外,还需要吸引社会各界人士参与乡村振兴。

乡村是一个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赋予乡村振兴许多机遇。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中,我们要更好地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去观察、分析和解决乡村振兴中面临的各种问题,不断深化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识,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和把握乡村振兴中的问题,增强开展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提高攻坚克难、化解矛盾、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

(执笔:陈晓华 吴修成)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