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领“菌”人物聂明亮:废桑枝育出“生态菇”

2019-07-26 11:21:02  来源:城乡统筹发展网-农家科技杂志社

城乡统筹发展网讯记者 刘早生 李朋 实习生 李金恒 特约通讯员 糜力 袁锦胜

近年来,蚕桑被列为黔江区“三大”农业支柱产业(烤烟、蚕桑、生猪)之一,得到大力发展,桑园面积一度达到10多万亩,逐渐成了一些村、组和农户的骨干经济产业。可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出现了,每年冬管剪下的大量桑枝都被丢弃,或者用来当柴烧,对环境和水质造成污染,资源利用率很低。

2014年,黔江区石会镇食用菌种植带头人聂明亮在黔江区农委、科协的支持下,开展了桑枝种植食用菌试验,试验一举取得成功。将粉碎的桑枝作培养基,把桑枝变废为宝,不但解决了桑枝的污染问题,而且每个菌袋能节支0.5元,帮助食用菌种植户实现了增收,人们把桑枝种植的食用菌称为“生态菇”。与此同时,该区还组建了桑枝食用菌协会,开展桑枝食用菌种植技术研究和示范推广。《农家科技》记者走进黔江区聂亮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基地,深入了解桑技食用菌种植成效、推广情况,并对该合作社理事长聂明亮进行了专访。

聂明亮(右一)在向前来基地考察的领导介绍桑枝种植食用菌情况。

记者:是什么样的一种机缘让你进入食用菌行业的?

聂明亮:1999年,我从老家彭水县郁山镇职业中学毕业后,来到黔江一家食用菌种植基地当学徒,学满后,就在那打工了一段时间,那时候工资也不高,200元一个月。当时沿海务工的比我们赚的多几倍,为了多赚点钱,随着打工潮,和几个老乡一道去了广东打工。是在一家鞋厂打工,做了七八年,后来考虑到父母年纪大了,小儿子又要上学,2009年,我就回来了。我爱人是黔江石会镇人,在一次春节和她回娘家时,听家人谈起近年来不少人种食用菌挣了钱,种的主要是香菇和平菇等常规品种。过去我当学徒学习过食用菌种植技术,打工多年也有一点积蓄,于是我有了创业的想法。2011年,我在石会镇流转了几亩地开始种植食用菌,随后成立了黔江区聂亮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

聂明亮察看羊肚菌生长情况。

记者:在产业创新上,您大胆选择用桑枝种植食用菌,请谈谈具体做了哪些改进与突破?

聂明亮:当地的食用菌种植户过去主要是收购稻草、玉米芯等秸秆作为食用菌栽培料。稻草和玉米芯栽培食用菌有一个突出的问题,那就是农民种植水稻和玉米使用农药和化肥相对较多,农残对食用菌的绿色生产有一定的影响。当时,石会镇是黔江区种桑养蚕第一镇,每年会剪下大量的桑枝,以往蚕农晒干后,背回家里当柴禾烧。近年来,随着农村生活方式改变,桑枝剪下后往往被随地丢弃,对环境和水质造成极大污染。而桑树是纯绿色生态的植物,因为蚕比较娇贵,对桑叶质量要求比较高,桑树几乎不用农药,化肥也用得少。

为了让这些废弃的枝条得到有效利用,在黔江区科协的指导下,我开始探索利用桑枝种植食用菌。桑枝从蚕农手里收购来,经高温消毒后,和稻草、棉壳、糠谷、玉米等混合粉碎,其中由桑枝粉碎而成的木屑占40%左右,这便是制作菌包用的培养基。一个菌包重3~4千克,使用桑枝的话能节约0.5元,一年下来按10万袋菌包计算,单项成本就降低了5万元。用桑枝培育食用菌,材料来源丰富,操作简便,是菇农增收的一条好路子。为在全区推广这一技术,我牵头成立了黔江区桑枝食用菌协会,并担任会长,目前协会会员有50多名。

2014年至2017年为止,利用蚕桑枝条经试验培育成功种植的食用菌品种有羊肚菌、大球盖菇、猴头菇、榆黄菇、平菇、鸡腿菇、金针菇、金杯菇、香菇等10余种。蚕农利用每年冬剪所得蚕桑枝条和冬季不养蚕闲置的桑地来种植食用菌,按每亩产食用菌225千克,每千克按16元计算,扣除种植成本300元(不含劳动力成本),每亩能增加收入3300元左右,每户蚕农均按10亩闲置桑田计算年可增收3.3万元,经济效益十分可观。该项技术的创新推广,得到了社会的认可。2014年,本人被评为重庆市第二批农村流通科技特派员;2016年,本人被评为高级农民技师,被区农委、市农委遴选为重庆市现代青年农场主,推选为区第四届政协委员;2017年,被推选为作中组部、农业部实用人才带头人。

记者:合作社对社员提供一些什么样的服务?社员的效益怎么样?

聂明亮:合作社通过创业培训、经营管理、技术指导,免费发放菌种、后续跟踪服务等措施,扶持了食用菌种植人员50人,成员目前有120多人。食用菌上市后,合作社根据市场制定一个合理的回收保护价格,如果农户有渠道自己也可出售。他们无法卖出的时候,合作社就按回收保护价格将农户们的菌收回来。社员中种植面积最大的有10多亩,最少的也有7亩,大多都在9~10亩之间,他们一年只种一季,利润大概四五万元左右。2017年8 月,我们合作社被重庆市农委确认2017年新型职业农民(现代青年农场主)创业孵化基地。

记者:近年来,传统食用菌品种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导致菇农增收乏力,为了改变现状,您发挥带头作用,推广种植高效益的羊肚菌,现在效果怎么样?

聂明亮:传统食用菌在大部分工厂化规模化种植后,市场相对饱和,效益降低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我们也一直在寻找效益更高的替代种。羊肚菌是当前市场热捧的一个品种,在黔江山区野生比较多,可以说这里的环境非常适合羊肚菌的生长。但它的人工种植技术要求比较高,菌种的培育是一大难题。

为了获得优良稳定的菌种,合作社聘请成都农科院、西南大学的食用菌专家前来指导,担纲技术顾问。母种是从武陵山的野生羊肚菌上采集而来的,通过反复试验,我们培育出了自己的羊肚菌菌种。种植一亩羊肚菌,鲜菌产量100~150千克,鲜菌价格是每千克200元,每亩收益在2万元~3万元的样子。但羊肚菌种植生长受气候的影响比较大。就像今年,春末一直下小雨,感觉很冷,这样的倒春寒就影响了羊肚菌的产量。去年鲜菌产量一亩有100~150千克,今年减半,只有75千克左右,但效益依然不错。

羊肚菌生产基地

不过在黔江区,现在的羊肚菌种植技术相对比较成熟。合作社的基地主要用于培养菌种、培训学员和技术示范。目前,菌种由合作社供给农户,3400元每亩,每亩是400支菌种,2000个营养袋。黔江区政府正大力发展这个产业,每一亩要给菌农补助1400元,相当于农户只用出2000元,这样算下来,农户除去菌种费用,人工土地租金等其他费用,每一年一亩地也有七八千元的收入,比种植传统食用菌效益高许多。

记者:请介绍一下合作社目前的总体发展情况以及未来的规划?

聂明亮:2017年合作社食用菌产量达到600吨,产值420万元,带动农户户均增收3500元,在黑溪、邻鄂、沙坝、冯家等4个镇、乡拥有基地9个。现有成员120人,技术人员10人,示范基地拥有标准化厂房4000平方米,菇棚12个,基地220亩,生产设备10余套,已初具区域规模。到目前为止,合作社带动全区200户贫困户种植食用菌,解决当地劳动力就业人员达500余人。

桑枝食用菌属绿色食品,营养丰富、美味可口,市场需求量大,发展前景相当广阔。我们已注册了“武陵真菌”商标,开展线上线下营销推广,正在着力将其打造成为带有区域特色的农产品品牌。

2019年4月,我们合作社纳入了黔江区“三社”(合作社、供销社、信用社)融合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试点单位,未来我们将以此为契机,积极参与“三社”融合改革,构建与农民利益更加紧密的联结机制,形成完整的食用菌产业链条,从生产到加工到销售,真真切切解决农民长效增收致富的问题。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