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铜梁“双晒”作品引关注 好评如潮赞不停

2019-08-06 11:30:25  来源:中国网

中国网8月6日讯 7月29日,重庆区县“晒文化·晒风景”(以下简称“双晒”)大型文旅推介活动推出了铜梁篇,铜梁“双晒”以“龙舞原乡·大美铜梁”为主题,伴随着一幅幅人文与美景交相辉映的画卷,充分展示了铜梁的山水“颜值”和人文“气质”,在社会各界引起广泛关注、良好反响。

铜梁人以及关心铜梁发展的各界人士踊跃为铜梁点赞,大家认为铜梁“双晒”作品晒出了脊梁和担当,晒出了初心和使命,晒出了铜梁干部群众的精气神,晒出了铜梁发展新变化。

龙舞原乡,挺起精神脊梁

“经常有朋友问我,铜梁的得名是不是因为产铜?其实,铜梁的得名是因为‘山梁横亘,其色如铜’。铜梁无‘铜’,但有‘梁’,地有山梁,人有脊梁。”站在巴岳山下,望着远山横亘,铜梁区委书记唐小平道出了铜梁地名的来源。

文化是城市的“根”与“魂”。今天,在铜梁,“靠得住、顶得起、过得硬、容得下”的脊梁精神已成为铜梁独具特色的人文气质、靓丽的城市文化名片。

“绿水青山的靓丽风景,有筋骨有温度的文化底蕴,这就是我们的大美铜梁。与时代风雨同舟,地气丰沛的现实感与现实力量,这就是我们的铜梁人!”看完铜梁“双晒”作品,铜梁区作家协会副主席张凤鸣感触颇深,“地有山梁,人有脊梁”,铜梁人在一粥一饭里获取了脊梁精神、龙舞精神、少云精神的滋养。我愿意用自己的脑力眼力脚力笔力,写下与父老乡亲的欢乐忧伤同心共振的文字,回报仁慈的乡土,点赞大美铜梁!

这几日,铜梁区肢残协会主席张龙达有点“忙”,看完铜梁“双晒”作品,他不仅忙着自己天天点赞,还积极呼吁身边的亲朋好友为铜梁“双晒”呐喊助威。“我和一万多名肢残人一直关注着家乡铜梁的发展变化。我们虽然身体残疾,但却意志坚强,‘地有山梁,人有脊梁’让我深受感动。我们残疾人也要用实际行动体现铜梁的脊梁精神,多做公益事情,多参加志愿活动,为社会传递正能量。”

大美铜梁,城乡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铜梁之美,是原乡之美、质朴之美,也是活力之美、生长之美。她的每一缕炊烟,每一湾水田,不仅能让人记住乡愁,更能让人安放乡愁……

连日来,铜梁的“双晒”作品持续火爆朋友圈,顺口溜、打油诗、短视频……网友们各显神通,踊跃为铜梁点赞“拉票”。

“期待已久,细细看完,欣欣然。‘炫彩60秒’,竟一口气看了七八遍。短短一分钟,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立体多维的大美铜梁。画风很美,清新灵动又不失厚重。山水风光、原乡风情、人文气韵、历史积淀、先贤华姿、英雄精魂、古城幽致、商圈炫景,交织融汇,层层铺开,荟萃出龙乡独特的风韵。‘脊梁精神’更是展现出了龙乡人的气魄。构思也巧,一少女,蹁跹至,带你领略与追寻。最后一句‘我在原乡,找到自己’,乃神来之笔。”网友竹韵清心看完“双晒”作品还意犹未尽,在朋友圈抒发着心中的感慨。

“双晒”作品也引起了全球他乡铜梁游子们的关注,他们不约而同地通过各种方式为家乡铜梁点赞。

“虽然在北京工作多年,但是,我永远都是铜梁人,我的父母、我的亲戚都在家乡工作生活,我的根在铜梁,我每年都要回到铜梁看望父母。最近两年,家乡铜梁真的是一年一个样,有了高端大气的城市新区,农村环境也越来越整洁美丽,老百姓幸福指数越来越高,我很羡慕家乡的蓝天白云、青山绿水,正如唐书记说的,铜梁之美,是原乡之美、生态之美。”铜梁中学校友、北京合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生导师张银昆说。

蓬勃向上,铜梁发展值得期待

“双晒”晒得如火如荼,铜梁也正在“建设”的大道上努力奔跑。

“自‘双晒’节目开播以来,一直在关注相关区县的情况。铜梁的播出后,我第一时间进行了收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铜梁区乡愁文化研究会会长李明忠表示,看后很振奋,真切感受到铜梁对这次“双晒”的用心用情,可以说,是由风景讲到了风骨,由文化讲到了文脉,由自然生态讲到了精神状态,立意高,脉络清,特色鲜明,重点突出,我为铜梁这次“双晒”点赞。

铜梁区农业农村委主任朱华友表示,铜梁“双晒”晒出了铜梁的良好形象,也展示了铜梁乡村振兴的最新成果。特别是乡村振兴西郊示范片串点成线连片扩面,50公里绿道串联了奇彩梦园、荷和原乡等景区景点和特色产业,有风景,有内涵。下一步,将要全力打造好乡村振兴西郊示范片,示范带动铜梁乡村全面振兴。

铜梁中学校长陈亮以诗一样的语言直抒胸意:“凤山之巅,百年名校,龙山之顶,铸就辉煌。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新一代铜中人,正以更加蓬勃的身姿、更加刻苦的汗水、更加开放的视角,让龙乡大地龙凤呈祥。我要为我深爱的家乡点赞,我要为家乡明天更美好而不懈努力!”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