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全兴村这样的贫困山村,搞产业既无基础又无钱办事,究竟如何去引领一场改革呢?
■送钱送物只能解部分群众一时之急。如何让捐款通过改革生出蛋来,变成华溪村全村人都能享受的长久之利?大家最终商量决定,将捐款用于成立集体经济组织,实施“三变”改革。
2017年9月,第一次来到大风堡原始森林深处的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市委办公厅扶贫集团派驻的扶贫工作队被眼前的贫困面貌惊呆了。
如何去改写这个地处“两山夹一槽”的市级深度贫困乡以“穷”闻名的历史?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驻乡实地调研3个月后,扶贫工作队响亮提出了“向改革要效益”的脱贫攻坚战略,并通过一场场“读书会”宣传改革发展理念,带领全乡7个村深度挖掘生态经济。
驻乡两年时间过去了,工作队在这里引领的改革效果如何?7月31日,重庆日报记者深入中益乡采访,了解到几起典型改革案例背后的思变轨迹。
唤醒沉睡千年的林权资源——
全兴村诞生全市第一笔林权抵押贷款
中益乡地广人稀,幅员面积160.5平方公里,基础设施落后、发展资源贫乏。全乡7个村中,有4个是贫困村。其中最偏远的全兴村,幅员面积25平方公里、境内海拔1000-1500米,森林面积3万亩、没有一项主导产业。
对于全兴村这样的贫困山村,搞产业既无基础又无钱办事,究竟如何去引领一场改革呢?
“这还得从一本书说起。”扶贫工作队队长李建树说,2017年底的一次机缘巧合下,他读到了讲述贵州穷山村依靠改革发生巨变的书籍——《塘约道路》,便决定效仿塘约村带领中益乡走穷则思变的道路。
李建树购买了50本《塘约道路》发给乡、村扶贫干部,在7个村反复召开“读书会”,要求大家谈学习体会,找出各村以改革求变的方向。
“刚开始,基层干部群众对改革的积极性还比较高,但乡里部分干部持反对意见,认为有的改革在全市没有先例,万一改革失败导致扶贫资金损失,谁来承担责任?”为此,李建树找到了国家和市里颁发的有关改革的两个文件,统一了思想。
在全兴村的“读书会”上,一个挖掘森林经济的改革点子,在村干部的头脑中达成共识:村集体将财政拨付的扶贫资金注册成立一家公司,再把960亩集体商品林抵押办理贷款,集中将村中最大的坪坝地——170亩尖山坪闲置地打造成为全村第一块产业基地。
不过,大家不得不面临一个事实:以林权作为抵押去贷款,在全市并无先例。沉睡千年的林权资源,究竟能否变成资产?
“事情进展很不顺利!我们想方设法找县里多家银行协商,可因种种原因被拒门外。”驻村第一书记刘亚平几经周折,不得不向扶贫工作队成员之一——农业银行重庆市分行巡视组调研员韩玉川求助。
刘亚平说:“韩调研员非常支持我们的改革想法,表示‘去说服农行来开创这一历史先河’。他不仅立马向农行申请开发林权信贷产品,还帮助我们四处协调办理林权抵押登记手续。”
历时1个多月,我市第一笔林权抵押贷款诞生了——全兴村960亩集体商品林获得了60万元抵押贷款!
不久,这170亩高山荒坝被开垦出来,种下了水果脆桃并套种了中药材大黄。如今,全兴村有20余户贫困户在这里务工,人年均收入超过5000元。预计明年丰产后,该基地的年产值将达200万元,村集体收益50万元左右。
贫困户旧农房成了生产力——
坪坝村获全市首笔农房抵押贷款
山上全兴村改革的先行先试,令山下的坪坝村羡慕不已。
不过,坪坝村地处中益乡的“槽”内,该如何着手“改革”呢?同样,村干部们在“读书会”上碰出火花,将眼光瞄准了村里正在新修的一条旅游公路。
这条长达19公里的沥青路是中益乡连接黄水镇的重要通道,该项目预计总投资1.2亿元,最快将在2019年8月底建成通车。
“黄水凉快,中益也凉快。我们可以拦截上黄水的游客,停在中益乡玩一玩。”驻村第一书记韦永胜的建议令村民兴奋不已,不少公路沿线的住户跃跃欲试,想要改造农房发展康养民宿旅游经济。2018年3月,村里也成立了集体经济组织——康凯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准备带动村民一起大干一场。
不过问题也来了。虽然公路沿线的农房由政府统一进行了“蜜蜂小镇”的风貌改造,但贫困户要改造成民宿还需投入一大笔钱,资金哪里来?
韦永胜带领村干部找到韩玉川,希望农业银行也能向他们伸出援手——他们知道,农房贷款在全市也是头一遭,比较难办!
“扶贫就要扶精准,这与我们农业银行的扶贫理念相一致!这样的贷款改革,正好可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扩大贫困群众参与度与受益面。”韩玉川的一席话令村干部们颇为振奋。
不久,农业银行又一款创新型信贷专项产品——“中益·‘黄水人家’”康养民宿旅游贷出炉,只要从事“黄水人家”康养民宿旅游且符合条件的村民,均可申请最高30万元免抵押担保贷款。
一时间,村民们奔走相告。家住百亩瓜蒌基地边的贫困户向大忠当即申请加入了“黄水人家”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向农业银行提交了5万元的贷款申请。
令他没有想到的是,仅仅在提交资料的3天后,农业银行就将5万元贷款发放下来,还在利率上对他实行下浮10%的优惠。前不久,向大忠的农房已装修完工,取名“飘香里”开门迎客。据初步估算,今年,他的民宿年收入可达七八万元。
如今,像向大忠这样,已有8户村民向农业银行提交了贷款申请,共获贷款122.4万元,坪坝村的康养民宿旅游业也红红火火搞起来了。
“三变”激发发展动力——
华溪村变成农旅融合的美丽乡村
地处半山腰的华溪村是如何探索改革之路的呢?这,还得从一笔10万元的捐款说起。
2017年9月6日,驻村第一书记汪云友驻村报到第二天,就从重庆民生能源集团“拉”到10万元捐款。按照以往惯例,这样的捐款大多发放给了贫困户。这一次的捐款,汪云友不打算再这么干。
他在“读书会”上向村民抛砖引玉:“乡亲们,送钱送物只能解部分群众一时之急。要让这样的捐款通过改革‘生出蛋来’,变成全村人都能享受的长久之利,大家支不支持,有没有好的点子?”
村民纷纷拍起巴掌支持:有建议拿钱发展产业的,有建议成立公司的,还有建议效仿塘约村搞“三变”改革的……最终大家商量决定,将捐款用于成立集体经济组织,实施“三变”改革。
不过要注册成立一家旅游公司,10万元显然远远不够。汪云友到处游说,不仅发动16个村民出资32万元入股办公司,还向上争取到了近百万元集体经济发展资金。
2017年11月3日,华溪村迎来了一个大喜的日子:由村集体占股93.6%、16个村民占股6.4%的公司——中益旅游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很快,该公司大胆探索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并将改革第一枪瞄准了“深度调整产业结构”。
一时间,村民将1000余亩玉米地、红薯地、闲置地等土地入股公司,这些地经开挖平整后种上了黄精、木瓜等优质中药材,脆桃、脆红李等畅销经果林,菊花、牡丹等高效观赏作物……
而留守村中的45名股东还受聘成为公司员工,承包了220亩中药材的管护任务;另有160名村民常年在种植基地打零工,仅2018年就领到工资129万元。
村民陈朋就是该公司的股东和员工,他给重庆日报记者算了三笔账:“我家将近8亩地入股公司,每年可享受保底分红3000元;我代种代管了5亩黄精地,每年工资3000多元;这5亩黄精3年后上市,我可以分得20%的利润,约30000元左右。一起算下来,3年总收入近5万元,比自己种水稻玉米划算得多。”
脆桃脆李观光采摘园、荷塘月色垂钓基地、金溪旅游观光步道、牡丹露营体验区……经过公司两年打造,如今,一个瓜果飘香、风景优美、农旅融合的华溪画卷,正徐徐展开。
“改革带来新气象!”李建树介绍,目前,中益乡7个村全部成立了集体经济组织,推动了土地、资金、劳动力按市场规律集约,拓宽了贫困群众持续增收的渠道,提升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预计到2020年,中益乡7个村的集体经济组织总产值将达1200万元,收益200万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