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秀丽的酉阳县板溪镇三角村一组,有位“蔬菜王”很有名,他叫许成江。因为他是一个残疾人,在培养蔬菜方面有一套过硬的技术,并将这一技术发扬光大实现了增收脱贫,所以被当地人称为“特殊菜王。”那么他的成功之处在哪里呢?带着疑问,笔者按图索骥找到了他。
灰色的童年
现年44岁的许成江出生在酉阳县板溪镇三角村一个农民家庭里,6岁那年,有一天,他和母亲下地干活,母亲在地里挖到几块大概是棺材腐烂之后的朽木,母亲习惯性的把这些朽木拾起来集中堆放在地角边,奇怪的是母亲回家后感觉身上奇痒。年幼的许成江跟母亲同床共枕,翌日起床,母亲身上奇痒的症状没有了,可是年幼的许成江身上却出奇地痒,母亲用盐水给许成江洗澡消毒,然而收效甚微,接下来,许成江的全身多处出现无名肿痛,甚至生疮发炎化脓。无奈之下,父母只好把家里稍微值钱的一头母猪卖了,将许成江送到酉阳县人民医院治疗,经过医生的精心治疗,他的病症已基本得到了控制,可遗憾的是,他的左脚掌上的疮疤始终不能治愈,医生只好把他的左脚掌的腐烂部分作出切除治疗。从此,许成江就成了左脚残疾的人了,走起路来一瘸一拐,极不方便。
好在家里离镇上的中心小学校比较近,8岁时,许成江也能跟其他同龄的伙伴一起上学读书。13岁时,许成江读到小学五年级便辍学在家。原因是家里兄妹多,开支大,加上父亲又有残疾,靠母亲一个人支撑这个家庭,实在力不从心,他只得选择辍学赋闲在家。
曲中求进
1991年,许成江的大哥为了减轻父母的重担,早早地远去天津打工去了,赋闲在家的许成江望着高墙四角的天空出神,他感觉百无聊赖,他多么希望自己也能像大哥一样背井离乡外出打工,为父母排忧解难。可是,一个十多岁的少年能做什么呢?他把自己的想法写信告诉了远在天津打工的大哥,大哥回家把他接到了天津。年纪轻轻不谙世事的许成江进不了工厂干不了活,大哥只好在天津给他联系了一家技术学校,让他去学习家电维修技术。这一学就是两年,学成归来的许成江仍然不满足于现有的知识和技能,他打道回府来到酉阳县城,决定找一位技术过硬的家电维修师傅拜师学艺。一年后,具有一定维修经验的许成江再也不甘人后,他选择了回乡创业,他东拼西凑了一些钱在板溪镇街上租房开了一家电维修店,他一边修理家电,一边经营家电销售。由于技术好,服务热情,他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许成江经营灵活,对于一些家电的小问题,他一律免费维修,由于人缘好,前往他店里维修和购买家电的人越来越多,有的顾客一时拿不出购买家电的钱,他就放心大胆地赊给顾客,只要诚信按时付钱,赊几个月半年均可,由于这样的情况多次出现,致使许成江的资金回拢出现问题,于是,他干脆放弃了经营维修家电的行业。
越挫越勇
2013年,板溪镇掀起大办烤烟脱贫致富的攻坚战。那时的烤烟价格也比较诱人,许成江看好这个发财机会,他把自己的田地全部种上烤烟,再租地100亩大张旗鼓发展烤烟,这样一干就是5年。由于自己行动不便,根本做不了体力活,他只有雇佣工人帮他管理。几年下来,他发现了一个问题,但是他出手无策,他发现轮番种植烤烟的土地后来出现烟苗蔫不拉几要死不活长势不好,即使生长出来的烤烟也无法达到预定目标,100多亩烤烟基本无收。此时,两个孩子也相继进入中学读书,开支越来越大了,于是,他选择了弃烟种菜。
苦尽甘来
种烟失败并没有把许成江击垮。他想,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要想实现梦想,就得靠拼。吃一堑,长一智,只要稍有空,他就跑到离家10公里的县城里,钻进书店,遨游在书海里,学习气候、土壤、蔬菜种植方面的知识,还向有经验的老蔬菜户请教。就这样边实践边摸索,这样下来,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慢慢找到了蔬菜的种植技巧。经过种植试验,他发现,包包菜每亩可达7000多斤,茄子每亩可达5000多斤,包包菜生长周期短,只要2个半月就能成熟出售,一年可以种2次,他算了一笔账:“我种的包包菜,亩产7000斤没问题,售价每斤0.8元,一季每亩收入5600多元。一年可产2季,亩总产值11000多元。收入不低,很划算,达到了预期土地利用值。”从此,他就专种包包菜和茄子。
根据许成江家里的实际情况,村支两委开会时,村支书冉东贵亲自提出来讲:“许成江家里的情况是有目共睹的,他虽然残疾,但他身残志坚,并不像某些人常怀等、靠、要的好吃懒做的思想,对于像他这样的人物,我们应该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经过大家的一致表决评选,2018年,许成江被纳入建档贫困户的帮扶对象。上级安排酉阳县职教中心校长秦忠信对他进行对接帮扶,在秦校长和驻村第一书记张震、驻村工作队队员腾浚辰、白云飞的努力帮助之下,酉阳县职教中心食堂同意收购许成江种植的蔬菜,解决了他的销售问题,按每斤略高于市场价格收购,并负责帮助他解决一些技术上的难题,助他增收脱贫。
此后,许成江的菜种得越来越顺。除了自家的10多亩田土,另外还租了别人20多亩地,共计35亩,全种蔬菜。他的菜鲜嫩叶厚,比其它同类品种保质期长,口感好,没有催长剂,主施农家肥,是纯天然绿色蔬菜,销路特别好,在十里八乡是出了名的。近来,有人愿意拿10000元月薪请他当技师,他却表示:“我要坚持走自己的路,当技术员即使好耍些,收入不低,但荒废了自己的事业,也不长远,婉拒了。”
小康和心愿
现在,他跳出了传统的销售方式,走上了“公司+农户”的新路子,直接与周边工业园区工厂、学校食堂挂钩,常年定点直销,供不应求,每年除去一切开支,纯收入可达10多万元以上。
许成江说:“感谢板溪镇党委政府和酉阳县职教中心的帮助,感谢我的帮扶责任人,感谢党的好政策,我的日子比以前好多了。我要帮助那些需要帮助而真正想脱贫致富的人,免费教他们技术,让他们也过上好日子,这是我的心愿。”
城乡统筹发展网 通讯员 黄大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