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第七季《大国工匠·匠心报国》报道了山东职业学院毕业生刘云清的事迹。刘云清,2018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今年又被评为“大国工匠”。他只是山东职业学院众多毕业生中的一个突出代表。
山东职业学院是山东省教育部门直属高职院校,也是山东省内独具铁路行业背景的高等院校,是全国百所骨干高职院校之一。近年来,学院立足铁路办学特色,紧密依托轨道交通行业优势,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努力提升集团化办学水平,为学生铺就了终身发展的快车道。每年,学校毕业生批量就业,总体就业率在97%以上。毕业生工作待遇优厚,定职后平均月收入可达5000—8000元。用人单位评价高,毕业生劳动保障好、发展空间广阔,真正实现了“好就业、就好业、业就好”的“三好”就业目标。
校企资源共建共享
集团化办学集聚效应凸显
2013年7月,由济南铁路部门集团公司、山东高速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山东职业学院、济南铁路高级技工学院等13家企业和学校组建了山东省轨道交通职业教育集团,目前集团内企业数已经发展至30余家。集团内师资、设备资源共享共建,集团化办学集聚效应进一步凸显。
师资资源互享。近年来,学院建立企业兼职教师资源库,聘请200余名集团内企业专家、能工巧匠到校担任专业课教师,选派专业教师300余人次到济南铁路部门集团公司、青岛地铁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参与技术服务或现场锻炼,校企师资资源互享进一步增强。
设备资源共享。学院实验实训设施对集团内企业开放。济南铁路部门集团公司赠送学院东风4型机车、铁道接触网轨道作业车等设备价值580余万元。2018年又支援学院一批报废客车,进一步改善铁路专业实验实训条件。济南铁路部门集团公司等单位还利用丰富的师资和设备资源,协助学院承担青藏铁路公司、南宁局公司等员工培训项目,服务企业,服务社会。
实训和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学院积极推进产教融合,加强“校中厂”“厂中校”建设。发挥校企合作和轨道交通行业办学优势,申报建设“山东省轨道交通综合实训基地”,并被纳入“国家产教融合发展工程规划项目”。
“订单式培养”
打造“入学即就业”培养模式
“订单式培养”,也称“人才定做”。学院与用人企业达成订单培养合作协议,实施招生志愿填报学校代码单列,根据企业岗位需求,校企双方共同拟定订单培养招生计划,共同开展招生宣传,共同实施招生录取,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订单班面试选拔由企业人力资源专家全程参与,录取考生入校报到后即与企业签订订单培养协议。学院与企业签订用人合同,从学生进校起,学院就根据企业岗位技能需求,把就业作为项目进行组织规划,帮助每一名学生定位修习方向、设置合理专业课程、实施系统的职业培养。
学院积极推进“面向山东、辐射全国”的订单培养战略布局,先后与济南、深圳、宁波、青岛、杭州等17个地铁公司组建130多个订单班,累计输送人才达5000余人,涵盖城市轨道交通行业所有需求岗位。“订单式培养”高、精、准地为企业培养了专业技术人才,构建起学生进入企业的直接通道,促进了产业、岗位、教学的深度融合,学习与实践无缝对接,学生“入学即就业”,完成了学生到员工的职业角色转换,实现了学生、企业、学院三方共赢。
现代学徒制
让学生练就精湛技能
自2015年起,学院与青岛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开展铁道工程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2017年与济南地铁合作开展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专业群(7个专业)获批国家教育部门示范“现代学徒制”试点。
学院对“现代学徒制”学生实施企业班组化管理,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专业课程标准,产教融合、联合培养。“现代学徒制”试点班的教学空间由校内延伸到校外,参与主体多元化。在教学管理运行中,做到了工学合理衔接,充分体现以企业需求为中心、一切为了学生更好地发展的教育理念。实行“1.5+0.5+1”分段育人机制,建立“公共课程+核心课程+教学项目”为主要特征的专业课程体系,将企业生产经营标准和环境引入教学过程,注重学生工匠精神的塑造,培养服务新旧动能转换的“齐鲁工匠”。“学徒”在师傅手把手的言传身教下,从门外汉到行家里手、从零起点到高精尖,成长全面、迅速、稳健。
特长生导师制
让学生练就一身绝技
学院实施“项目立项—兴趣匹配—导师引导—实岗历练—项目结题—成果展示”六步培养策略,以项目为纽带,采用“教师主导项目选学生”和“学生自主项目配导师”两种途径,构建“导师+项目+特长生”组织模式。以成果为导向,构建“导师—项目—学生”三位一体考核体系,保证“项目实施计划—培养计划—生产过程”相融通、“个性需求—培养目标—岗位需求”相适合。
特长生导师制,师生双向选择,给予了教师和学生充分的尊重,实现了学生兴趣、特长与岗位无缝对接,极大地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院历经17年探索,经过1015项特长生项目实践,成功培养专业特长生6000余名。特长生累计制作相关软件、产品模型或实物等600余个,获得国家专利200余项、软件著作权50余个,获得国家级别、省级技能竞赛或创新创业竞赛奖项300余项。目前,学院每届学生有30%左右会经历特长生培养。特长生成为企业招聘的首选,就业单位对特长生的满意度达90%以上。
“8215”回访工程
为学生终身发展负责
本着对学生终身发展负责的原则,为及时了解用人单位需求,提高学生就业工作水平和质量,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服务体系,更好地服务企业、服务社会,学院实施了“8215”回访工程。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电话回访等形式,坚持对80%的毕业生2年回访,对10%的优秀毕业生5年回访,掌握学生工作、生活的第一手资料。已经毕业两年、三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学生,通过回访,感受到母校的关怀,工作更加上进、努力;用人单位,看到学院对已就业的学生如此尽心、负责,对自己的职工更加信赖、欣赏。
学院对回访情况进行精心分析,形成毕业生工作情况调查报告、就业形势分析报告、专业和课程设置调整意见及建议报告,并将意见或建议及时、准确地反馈到相关部门,为调整专业设置、优化课程内容、拟定招生计划、深化教学改革、推进就业工作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
学院实施“职业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培养和人文素质教育”三线贯穿人才培养模式,建设了国内首个代表中国高铁更先进技术的“复兴号”动车组机械师实训室和国内一流的“岗位协同、联操联控”等城市轨道交通综合演练实训室。校园内分布着铁轨、信号站、铁道接触网轨道作业车、客车等铁路专业实验实训设备,在日常教学中,学生按照专业工作标准随时进行实战演练。同时,不断拓宽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合作渠道,搭建国际化发展平台。来自孟加拉、俄罗斯、缅甸等国的30名学生通过自主招生和联合培养的模式,在山东职业学院进行学习深造。
“择一事,终一生;做一行,爱一行;爱一行,精一行。”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山东职业学院学生身上代代传承,学院以深厚的文化底蕴、浓厚的人文情怀、精湛的专业水平、优秀的师资力量、强大的办学实力,成就学生的出彩人生。毕业生冯昌佑获“福建省金牌工人”“江西省技术能手”“南昌局技术能手”等多项荣誉称号;朱淼成为央视《春运2014:新闻特写》焦点人物……学院也先后荣获“山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山东最具就业竞争力的高职院校”“教育改革30年山东教育总评榜最具就业推动力高职院校”等荣誉称号。2018年,学院入选全国高等职业院校“育人成效50强”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