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消除集体经济收入低于1万元的“空壳村”?铜梁区通过实践探索,向闲置土地、闲置资产、流转土地、农村电商、大户带散户、产业融合发展等“六要”集体经济,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建立利益联结机制,走出了一条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新路子。
7月12日,笔者走进铜梁区南部毓青山脚下的安溪镇,只见一条条通村通组水泥路萦绕在山间田野,公路两旁种满了成片的油茶、辣椒、绿茶、中药材,村民们在田间地头劳作,欢声笑语飘荡在山间……
油茶树下套种辣椒带动村民增收
如今,市级脱贫村金滩村成了远近闻名的“油茶村”。村里根据山地资源、气候优势发展起特色产业油茶1500亩,从去年开始在油茶地里套种辣椒。今年该村辣椒种植面积450亩。当下,山山岭岭的油茶树和其间套种的辣椒都挂满了累累果实。
“我们村的产业以油茶为主,辣椒为辅。去年开始种植辣椒,集体收入达到了四万多元。”金滩村党支部书记郑显琼在基地里查看辣椒长势,她说,现在辣椒还在地里,就已经和铜梁餐饮商会、食品商会签订了销售合同,有多少要多少,完全不愁销售。
郑显琼高兴地说:“今年村里扩大了辣椒种植面积,仅靠辣椒产业,集体收入就能增加到20万元左右,村民的收入也会比去年增加15万元左右。”
“油茶作为扶贫产业,市场看好、收益稳定,但见效期长,贫困户没有‘吹糠见米’的获得感。”安溪镇党委书记张跃说,因此,镇里及时调整和完善脱贫攻坚产业发展思路,推动产业长短结合和资源综合利用,实施山地特色经济作物套种,新发展起辣椒、泉水虾、中药材等“短平快”产业项目。
集体+农户+公司“空壳村”走上“实心路”
安溪镇全覆盖建立贫困户参与产业发展的利益联结机制。比如在金滩村油茶、辣椒产业中,明确贫困户利用扶贫小额贷款入股合作社分红,大户用工优先招用贫困户,大户带动贫困户散户种植,以及引导大户在收益中捐赠扶贫专项基金等多重机制,尽可能增加贫困户收益;在小龙虾养殖中,采用“集体+农户+公司”的模式,成立了小龙虾专业合作社,村利用扶贫产业发展资金入股,动员11户贫困户通过扶贫小额贷款资金入股,按照“3:4:3”的比例进行收益分红,目前已初见效益。
这个4个行政村都是空壳村的山区农业镇,近年来,紧紧围绕山水田园做文章,因地制宜,盘活资源,抢抓市场,发展起了油茶产业1500亩、绿茶6000亩、辣椒550亩,还利用黄荆沟的山泉水搞起泉水虾养殖,中药材通草也开始见效益,4个村成立6个专业合作社发展了7个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项目,让“空壳村”走出了一条“实心路径”,全部实现“脱壳”。
“现在每个专业合作社都有收入,最少的一个村有三万多元,多的有七八万元,到年底会有更大的突破。”安溪镇人大主席石先财说。
依托经果产业让农民吃上“旅游饭”
铜梁区太平镇坪漆村也是一个市级脱贫村。该村将产业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的重中之重,采取“合作社+业主+农户”模式发展产业,村民以土地入股,建卡贫困户以扶贫项目入股,合作社统一经营管理,着力打造“桃谷人家”乡村旅游品牌。目前,全村香桃、柑桔、李子、莲藕等产业面积达到2000余亩,集体经济的壮大和群众增收的目标正在变成现实。
这段时间,坪漆村的扶贫产业香桃相继成熟。7万斤早中熟香桃已销售一空,加上其他农产品的收入,村民增收近40万元。待3万斤晚熟桃销售完后,首届采摘季总收入将超过70万元。
“搞乡村旅游,来了很多游客。我家种的四亩桃树,果子在地里就卖完了,收入了近万块钱。我还开了一个农家乐,收入有两万块钱,感觉比打工还强,在农村发展还是有奔头。”今年57岁的村民赵吉烈曾常年在外打工,后来村里发展产业,搞起乡村旅游,他就回家来种桃树、开农家乐,生活过得红红火火。
坪漆村第一书记涂强说,作为传统的农业村,以前主要种植水稻、玉米、土豆,现在积极转变发展模式,逐步改变传统种植方式,走上了以香桃为主导产业的农旅融合路子,依托桃子、李子、柑橘等经果产业,打响了“桃谷人家”乡村旅游品牌,鼓励村民转变角色,发展农家乐、卖土特产、搞副业,让农民也吃上了“旅游饭”。
当前,像金滩村、坪漆村一样,一个个依托实体产业“造血”,让“空壳村”换了新颜。
2017年起,铜梁区委决定用3到5年时间,每年整合资金6000万元,通过“六要”路径,“三变改革”和改补为贷、改补为借等“五改”措施,全力助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大发展。
2018年,铜梁区整合市、区两级资金9721万元,支持157个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项目发展,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村集体+农户”“合作社+大户+农户”等利益联结机制,成功引导3.3万户农民入股418个新型农业项目,村社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100万元,消除“空壳村”152个。
“全区还有46个空壳村,今年将全部‘脱壳’。”铜梁区农业农村委副主任杨德胜说,到2020年,将实现5万到10万、10万到20万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收入目标,从而达到全区的村集体经济有发展,乡村振兴有进步,农村经济繁荣更稳定的目标。(闻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