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济南7月11日电(记者滕军伟)“今年这么旱的天,我家里的7亩地已经浇了好几遍水,合作社修的路和水塘派上了用场,值了。”55岁的衣家村村民衣中东说。
两年前,“穷”是山东省栖霞市亭口镇衣家村给人的最深印象。山高坡陡,缺水少路,老百姓靠天吃饭,村集体收入为零,村民人均年纯收入不超过5000元,是典型的山区贫困村,也是市级重点扶贫村。
当过14年兵的村党支部书记衣元良不甘心村庄一天天穷下去,但面对一没资源、二没资金的窘境,却也一筹莫展。2017年,烟台市委号召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衣元良看到了希望。
“成立合作社,把群众组织起来,靠自己的双手干。”衣元良说。2017年9月,村党支部领办了一点园果蔬专业合作社,全村57户村民有53户加入。
合作社成立后,首先组织社员打响了通路引水战斗。集体没有钱,就实行“劳动力+劳动量”相结合的“工票制”,村民只要参加集体劳动,均按男劳力120元/天、女劳力80元/天的标准发给“工票”。将来集体有钱后,可按“工票”分红,还可购买合作社灌溉用水、果树苗和水利管线。
不到7个月时间,合作社带领群众硬生生在荒山中开辟出宽5.5米、长6公里的山路,建起2座大型蓄水池,架设350亩果园滴灌设备。“还是那些老百姓,但通过合作社组织起来的力量太强大了!”衣元良感慨道。
合作社规定,收益的70%面向社员进行二次分红,30%作为集体收入。衣元良告诉记者,合作社刚起步,投入大,预计今年每户能增收约2800元。随着合作社的发展,村民收入还将继续增加。
近年来,烟台市不断强化党组织政治引领功能,大力推行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充分利用其联结群众、发展产业的优势,建立起村集体与群众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共同体,有效助推全市村庄踏上脱贫致富“快车道”。
“基层党组织应当充分激发内生动力,切实发挥好在脱贫攻坚中的战斗堡垒作用,而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是一条有效路径,蹚出了一条‘支部有作为、群众得实惠、集体有收益’的振兴之路。”烟台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于涛说。
经过两年多的探索,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从烟台11个试点村,发展到现在的1100多个村,已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好帮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