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三区三州”脱贫成绩的背后,离不开从中央到地方出台的一系列教师队伍政策——

教育扶贫 先扶教师

2019-07-02 10:29:33  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张家勇
凉山州是全国“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有深度贫困县11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97万,2013年底贫困发生率是19.8%。精准扶贫以来,到2018年年底,全州累计减贫65.9万人,贫困发生率降至7.1%。

“三区三州”脱贫成绩的背后,是两年来从中央到地方的一系列政策举措陆续出台,推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不断向纵深发展。教育作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一直是扶贫工作中的重点。其中,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精准扶贫成败的关键。

教师补充机制更加规范,教师工资待遇明显改善

“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是教育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三区”是指西藏、新疆南疆四地州和四省藏区;“三州”是指甘肃的临夏州、四川的凉山州和云南的怒江州。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和教育精准扶贫政策的深入实施,“三区三州”教师队伍建设成效显著。

“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完善机制,挖掘潜力,多渠道补充中小学教师。例如,青海省建立省级统筹规划、严格标准、精准招考的乡村教师补充机制,通过“省定标准、市州考招”的措施从源头保证新聘教师质量。新疆喀什地区积极争取特岗教师、免费师范生等补充教师政策,2011年—2017年共补充教师26799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三区三州”党委和政府从工资待遇、职称晋升、工作生活条件等方面着力,不断提升教师荣誉感、自豪感和获得感,教师职业吸引力明显提升。青海、宁夏、云南等地为乡村学校从教满30年的教师颁发荣誉证书,对在农村中小学工作10年以上的教师进行补助奖励,为乡村教师提供教师周转房及公租房等福利。

“三区三州”实施乡村教师职称评审倾斜政策,让乡村教师享受更多实惠。例如,青海省取消乡村学校中级高级岗位设置比例,取消对乡村教师外语、计算机和论文的刚性要求,实现即评即聘。甘肃将县及县以下中小学教师高级岗位比例提高5%,其中58个连片贫困县及少数民族县乡提高6%。

“三区三州”教师队伍建设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中央的强力支持,转移支付是“三区三州”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支撑。同时,在中央号召下,东部发达地区高校、中小学和非营利组织、志愿者等积极援助“三区三州”教师队伍建设。

在中央政策推动下,“三区三州”各级党委、政府充分认识到教师队伍建设在教育精准扶贫和教育事业长远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形成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思想共识,将教师队伍建设优先纳入议事日程。

生活工作条件较为艰苦,教师岗位吸引力仍显不足

当前“三区三州”教师队伍建设也面临一些新的困难和挑战。

规模上,“三区三州”地区教师编制总量多是以2013年在校生为基数核定,近年学生数量逐年增加、各级各类教育快速普及,教师编制总量不足、结构性缺编等问题日益突出,音体美、信息技术、理科教师尤为紧缺。

部分州县招聘同工同酬无编教师,也有学校使用公用经费自聘教师或后勤人员。不少基层幼儿园没有幼儿教师编制,由小学教师承担幼儿园教学工作,存在幼儿园“小学化”现象,农牧区村级幼儿园学前专业教师更是匮乏。

生活上,“三区三州”很多学校建在高寒、干旱、缺氧地带,交通、水电、通信、供暖等基础设施不完善,近400所学校供水、供电存在困难。部分乡村学校没有行政楼、教师周转房,教师借住学生宿舍、在教室办公备课,45岁以上教职工普遍患有高原性疾病。“三区三州”教学点多、寄宿制学校占比高、双语学校多,教师不得不兼任很多非教学工作。

发展上,由于受多重因素影响,目前“三区三州”中小学教师职业发展能力整体水平有待提高,还不能完全适应新时代现代化教育的新要求,部分双语教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不过关,教育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严重不足,与老百姓对高质量教育的期待有较大差距,已成为“三区三州”教育脱贫攻坚的瓶颈问题。

完善教师待遇保障机制,进一步提升教师能力

针对存在的现实问题,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力。

启动“三区三州”中小学教师关爱工程。设立国家“三区三州”教师终身从教奖励基金,对在“三区三州”工作满15年以上的教师,发放一次性艰苦岗位津贴。实行教师编制和职称比例、评优晋职、福利待遇、生活补贴、疗养退休、教师培养培训等方面倾斜政策。

规划建设“三区三州”乡村学校教师周转房、公租房、经济适用房,配齐生活设备,为每一所乡村学校建设教师公共厨房,并配备必要的厨卫设施设备,缓解教师住房难问题,尽最大努力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

建好教职工之家,让教职工能看电视、能看报、能上网、能健身、能通过学校远程教育网查阅资料学习。

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解决乡村中小学校和幼儿园炊事员、保育员、宿管员、校医、安保等工勤人员配备问题,按《劳动合同法》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禁止给教师摊派扶贫、环保等非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全面提升“三区三州”教师职业发展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新时代高素质教师的核心素养,提升教师教育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对于增强学校吸引力和竞争力、保障“控辍保学”持续效果大有裨益。

建议遴选建设一批能力提升工程创新培训平台,对口帮扶“三区三州”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打造信息化教学创新团队,引导教师养成网络研修习惯,同步共享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建立线上线下师生学习、生活和成长共同体。

设立一批乡村中小学首席教师岗位,鼓励他们创新教育理念、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形成教学特色和办学风格,成长为扎根乡村教育的乡村教育家。

用好各项对口支援机制,进一步加大倾斜政策

“三区三州”教师队伍建设需要依托扶贫协作、对口支援、结对帮扶等渠道,组织优质学校结对、挂职培训、校长交流、专家送培送教、教师支教等帮扶活动,促进观念互通、思路互动、技术互学、作风互鉴,促进“三区三州”教师专业发展。

制定“三区三州”教师队伍建设特殊政策。特岗教师计划、公费师范生教育、银龄讲学计划、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奖励计划等,向“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重点倾斜。实施“三区三州”乡村教师培训扶贫攻坚行动,通过国培、省培等各级培训,确保2020年前完成“三区三州”乡村教师培训全覆盖。

在教育部直属6所师范院校定向招收“三区三州”免费师范生,选拔家庭困难、学业优秀、有志从教的优秀学生就读,建设一支“回得去、留得下、带不走”的教师队伍。实施地方公费师范生培养计划,在地方高等院校开设民族师范班,定向培养小学全科、双语、音体美、信息技术、理科教师。

建立全省一体、城乡统筹、保障急需、动态流转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周转池制度,确定一定比例的教师机动编制,用于补充农村中小学急需学科教师,保障临时急需和阶段性用编需求。

(作者单位: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