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长水
“这段时间雨水多,甘薯生长快,一个月后会迎来丰收。”6月11日下午,尽管天空下着小雨,但忠州街道独珠村党支部书记吴顺祥并没有闲下来。他带着村委会主任雷发安和部分村民在田间地头松土、锄草。
立足产业发展需要,独珠村从今年3月起,在一组整合土地100亩种植甘薯,品种为中薯21号(俗称西瓜水果红薯),该品种的种植周期相对较短,7月就可收获。
收获期临近,吴顺祥格外高兴。有三件事让他开心:一是困难群众可以在家门口务工挣钱,二是村集体有了收入,三是合作公司有了更大效益。
“以前,这些土地基本上没人种、没人管,非常可惜。”吴顺祥很早就打起了流转土地的主意,至于干什么,他苦恼了很久。
思来想去,吴顺祥最终将目标定在种植甘薯上,主要因为当地村民一直有甘薯种植的习惯,且具有一定经验和技术。此外,吴顺祥经多次走访考察,顺利与重庆忠味堂有机食品有限公司达成发展协议。
“合作方式很简单,村里整合土地、安排人员进行规模化种植,由企业提供种子、技术并全部回收产品。”雷发安说,这样就把群众积极性调动起来了。
今年3月初,100亩土地在一个星期全部流转完毕,全部种上甘薯。这时,第一笔收入产生了。按照土地流转协议,村集体每年支付土地流转金3.8万元,涉及40户村民。前后约有20多人被安排到这里就业,从事管护工作。
谈起在村里务工的好处,贫困户任管玖非常开心,每月1500多元的工资,让他的生活有了稳定收入。
目前,独珠村已安排6名贫困户就业,其他务工人员接近20人,每月工资在1500元至2000元,让村民们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
第二笔收入就是村集体收入。据估算,甘薯亩产在1500公斤左右,按照每公斤2元的回收价计算,每亩产值将达到3000元,100亩就是30万元。
“从理论上讲,30万元就是村里的销售产值,归村集体支配,但要除去土地流转金、务工工资、肥料成本等,纯收入在8万元左右。”从一贫如洗的“空壳村”到年收入8万元,吴顺祥心头的大石落下来了。
根据多年种植经验,吴顺祥认为,传统红薯种植收益不高,通常用于饲养牲畜。引入中薯21号新品种,红薯价格确实提高了。
“这个品种的甘薯不用于打粉,不作为粉丝、苕粉的原材料。因为富含多种营养元素,适合烤、蒸、煮后直接食用。”重庆忠味堂有机食品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公司将对产品进行精包装,通过线上销售的模式,直接运往北京、上海等地,进入高端消费市场。同时,因为反季节上市,产品“身价”随之上涨,按照品质分类,价格从4.5元每公斤到10元每公斤。
吴顺祥表示,村委会将把村集体收入用好,充分调动群众生产积极性,以公司+基地+村集体的模式进行其他产业发展的探索,进一步夯实基层产业发展基础,促进各方增收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