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邓丹
李隆万家住城口县双河乡硝水坝村。他是一个上世纪70年代初出生的农民,高中毕业后一直辗转于各地矿山务工。他23岁成家,虽然打工不富裕,但吃穿不愁。婚后第二年,妻子为李隆万生下乖巧的大女儿,一家人的日子平平淡淡却很幸福。
2005年,妻子生下小女儿,一家四口的日子更加热闹。第二年,靠着打工攒下的钱,李隆万又建起了新房,虽然有一些外债,但一家人都沉浸在喜悦中,一切都充满了希望。
欠债17万元一夜返贫
李隆万妻子一直有嗜睡、四肢无力等症状,但夫妻俩并未重视。直到2008年,妻子语言功能出现下降,甚至智力也开始退化,李隆万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带着妻子四处检查,最终在西南医院确诊为“甲状腺功能低下”。病虽然不致命,但却是个富贵病,一年的治疗费足以让他倾家荡产。
听着医生的解释,昔日美好的憧憬立刻化为了泡影。李隆万顿时傻眼了,两个女儿要上学,建房子的外债也没还清,妻子治疗费用一次就要好几万,他一个月2000多元的工资简直是杯水车薪。
在李隆万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亲人朋友都伸出了援手,妻子的病得到了有效控制,但债台也越筑越高。最高的时候,他家累计债务达17万元,同时还得面对上有老、下有小、妻子仍未痊愈的状况。2011年,他家成了村里的建卡贫困户。
“嚼烂”10余斤习题的“老考生”
巨额的债务和必需的家庭开销,让李隆万不得不在妻子基本能够生活自理后就再次出门打工。这一次,朋友介绍他到中铁16局跟着搞公路工程试验检测。
一开始,根本什么都不懂,只能师傅指哪打哪,做些没有技术含量的杂活,一个月工资也只有2000多元。李隆万埋头苦干,虽然学到了一些技术,可因为没有职称和技术证书,也只能打打下手。
后来,公司要选一批人去天津培训参加执业资格考试,师傅对李隆万说,“你年纪虽然大点,但高中毕业还是有点底子,你去学习下。”看书学习一直是李隆万的软肋,何况放下书本这么多年,他一点信心都没有。师傅又说:“考上了工资要高很多哟!”听到这话,想到家里的一切,李隆万燃起了斗志。
然而,困难是斗志的“冷水”,学习的过程枯燥而痛苦。
39岁的李隆万,和一帮20出头的小伙子一起上课、自习,大家都叫他“大师兄”,开始还觉得不好意思,后来倒也放下了包袱。这还是其次,最痛苦的是,他不懂函数、不懂几何、更不懂电脑,一切都像听“天书”。
大家看一遍就懂的基础知识,李隆万要看上至少3遍;他们一节课就能记住的公式,他要多花上半个晚上的时间,甚至有的知识,他还要从零学起。就这样,不管是午休还是晚休,不管是平时还是周末,他每天只睡三五个小时,其他时间都跟书和题“死磕”。年轻人都说:“大师兄你真卖命!”于是,李隆万一遇上不懂的,就抓一个大学生同学来帮他答疑解惑。好几个同学都成了他的“专职辅导员”。
这期间,李隆万学会了用电脑查资料。同学郝海友开玩笑说:“寝室的电脑都成你的专属了,想看哈电影都抢不过。”对此,大家都很理解他,也从来不跟他抢。
半年时间,李隆万看的书堆满了小桌子,做题的本子都有10多斤。他心里默默地想着:“必须考上,考上才能拿更高的工资去养家还债!”
“工程师”摘掉“贫困帽”
2010年,李隆万和其他同学一道参加了公路工程试验检测师职业资格考试。功夫不负有心人,他顺利拿到了人生中第一个“资格证”,这可比“贫困证”光荣多了!
得知自己考试合格的时候,李隆万怀着激动的心情把消息告诉了妻子,也感谢了学习期间对自已帮助和宽容的“师弟”们。李隆万做梦也没想到,几近不惑之年的他,几乎是从头学起,竟能从一线的杂工变成昔日自已眼中“高大上”的工程师。从那时候起,他的工资就翻了一倍。
李隆万更加坚信,靠着不断的努力,他一定能让自己家里重新焕发生机。
后来,李隆万回到了城口,应聘到重庆腾顺路桥工程有限公司,作为公路试验检测工程师,参与了城万快速通道和诸多通乡通村公路的建设。其间,他又考取了中级工程师职称、专职安全生产管理员等证书,为职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每月收入达到近5000元,外债也逐年减少,李隆万主动找到村“两委”要求脱贫。经过一系列程序,李隆万不仅摘掉了“贫困帽”,还被大家评为“脱贫光荣户”。后来,村民们选他当社长,希望他给大家带头领路。
知识改变命运,知识摘掉“穷帽”。回首10多年来的艰辛历程,李隆万感慨万千,只有把知识装进头脑,才能把幸福迎进家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