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5月20日14时27分讯(特约通讯员 赵武强)近日,重庆画家秦廷光历时两年的力作《重庆十七座古城门》结集出版,它的出品,勾起了人们对已经消失了的重庆古老城门的亲切记忆。
东水门、太平门、千厮门、金紫门……随着重庆城市的变迁,重庆老城曾经的“九开八闭”17座古城门已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为了将这些历史符号保留下来,73岁的铜梁本土画家秦廷光历时近两年时间,用毛笔白描手绘的形式创作了17幅重庆古城门组图,让现代的人们有机会搭乘着他的“时光机”,去了解几十年前甚至几百年前老重庆古城门的风貌。
今年73岁的秦廷光出生于重庆菜园坝,四川美院附中毕业后分配到铜梁报社负责美术编辑工作。秦廷光擅长油画、年画、装饰画,作品曾多次在国家及省市参展、发表、出版。
“全国各地来渝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但多数人包括多数重庆本地人都不知道重庆有十七座古城门,”秦廷光说,自己对老重庆非常熟悉,小时候经常在城墙下玩耍,可现在的人却几乎不了解古城门。为了挖掘重庆城门的历史,让今天的人们了解已消失了近百年的重庆17座古城门,自己不辞辛苦地查找史料、亲自走遍了17座古城门遗址,用了近两年的时间完成了重庆17座古城门的定稿。
“储奇门是重庆的南大门,与临江门遥相呼应。我上小学前居住在菜园坝,1954年搬到储奇门与金紫门之间的地方,就读于储奇门附近的解放东路。秦廷光说,在我的少年时代,储奇门已不复存在,听大人讲,当时的储奇门是重庆最大的中药材集散码头,来自贵州、云南、湖北、两广等地的药商汇聚于此,形成车水马龙的盛景。
经过查阅资料和实地踏勘,廷光笔下的储奇门有前后两道城门,两门之间是瓮城。前门上有飞檐翘角气势弘大的门楼,门楼下是墙垛,墙垛下的顺城街两侧是参差的穿斗结构的民居。
秦廷光创作追求精益求精,17座古城门初稿历时一年之久,有的城门先后多易其稿,都分别以毛笔白描的主要绘画方式创作而成,布局疏密有致,线条生动流畅,人物栩栩如生,城门内外市井气息浓郁,再现了古城门厚重古朴的旧时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