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求解山区农村产业振兴的“方程式”

——重庆以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破题乡村产业振兴
2019-05-17 11:20:27

文 | 陆睿

在春天的田野上,总有希望正在萌芽。

3月8日,全国两会召开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推动乡村振兴健康有序进行,科学把握各地差异和特点,注重地域特色,体现乡土风情,特别要保护好传统村落、民族村寨、传统建筑,不搞一刀切,不搞统一模式,不搞层层加码,杜绝“形象工程”。

总书记的谆谆教诲,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只有科学把握自身差异和特点、注重地域特色、体现乡土风情等“个性”,并将中央关于乡村振兴的共性要求与“个性”结合,锐意进取、久久为功,方能让乡村真正振兴。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就如一道春日暖阳,为奋进在乡村振兴道路上的重庆指明了胜利的方向。


——以“特”为导向,充分结合自身自然环境、产业基础、资源禀赋等实际情况,合理布局本地新型农业产业项目,通过差异化、特色化、品牌化、生态化发展,在全域聚集起特色效益产业体系“大而优”的强大合力。


壹 个体“特”促全局“优”

2018年8月,全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现场推进会召开。

这次会议放出一个重磅消息:未来五年,重庆在稳定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稻谷总量安全的前提下,将规划调减普通籽粒玉米、饲用甘薯等低效粮食作物面积,新发展特色农林经济作物700万亩,重点发展柑橘(柠檬)、榨菜等十大山地特色高效产业,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消息一出,“山地农业”再成舆论热词。

如果要梳理近两年重庆“三农”工作的核心词汇,“山地农业”绝对名列其一。

“要在用足用好‘生态’和‘文化’两个宝贝上走深走实,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大力发展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推动农业‘接二连三’,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推进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实现百姓富、生态美有机统一。”

“重庆地理条件良好,低丘缓坡多,特别适宜生产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发展山地农业大有可为,这也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推动农业‘接二连三’,让农村的绿色产业转化为农民的美好生活。”

……

党的十九大以来,“山地农业”已然成为市委、市政府强调频率最高的热词之一。

对于山地农业,重庆为什么如此重视?

因为这是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探路乡村产业振兴的结果——

作为举世闻名的山城,重庆境内崎岖多山,其中山地占全市总面积的75.33%。

地理条件的先天禀赋,塑造了重庆“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农业基础特征,决定了平原地区的“机械化大农业”在重庆不能成为主流。

先天禀赋不可改变,重庆又该如何推动乡村产业振兴?

党的十九大以来,市委、市政府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三农”思想,对如何推动乡村产业振兴进行了不懈探索,并最终聚焦山地农业,提出了“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推进‘两化’,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推动农业‘接二连三’”等一系列战略路径。

截止2019年1月,重庆山地特色高效产业规模已达2000万亩。

在8万余平方公里的巴渝大地上,以“特”为导向的山地高效农业,正在各区县茁壮成长,并逐渐聚集起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强大合力。


——引入新型市场主体,依托龙头企业或产业集群,在企业内部孵化出完整的新型农业产业链,不失为一条山地农业破题发展的有效路径。


贰 “龙头”起舞全盘活

在忠县涂井乡友谊村村民牟方琼的记忆里,自己家的柑橘在20年间一共经历了两个发展高潮。

第一个高潮是本世纪头三年——彼时,村里新种的柑橘树相继挂果,三年间产量持续激增,每年都能给牟方琼和乡亲们带来数千到上万元不等的收入。

却不想,仅仅三年后,忠县柑橘价格大跌,大量鲜果烂在地里、无人问津。

“行情怎么说垮就垮?”牟方琼欲哭无泪。

痛定思痛,忠县对此不断自省,终于找到了问题原因:以前,当地柑橘产业仍沿用小农生产模式,在种植上“各自为战”、在营销上“相互拆台”,由此导致产业链环节单一、利润拓展空间狭窄、抗市场波动能力弱小。

找准了“病根”,又如何“对症下药”?

产业经济学告诉我们,产业链环节越多、长度越长,利润空间就越大,抵御市场波动的能力就越强。

于是,忠县制定了对策:依托龙头企业或产业集群,在企业内部孵化新型产业链,从而拓展利润空间、增强抗市场波动能力。

基于这样的认识,忠县盛情邀请重庆派森百橙汁入驻,在本地打造完整的新型柑橘加工产业链。

忠县柑橘的第二次发展高潮,也由此风生水起——

入驻忠县之后,重庆派森百积极建设生产基地,不仅建立了检测、清洗、剖切、锥汁一条龙的自动化生产线,还利用剩余的果皮等边角料生产有机肥、饲料、果胶和橙皮丁等附加产品,真正实现了“榨干吃净”的全产业链利用。

目前,随着派森百、鲜果集等“龙头”持续发力,忠县柑橘产业正大步前行——预计到2021年,该县资源加工业产值将突破100亿元。

而在一百多公里外的涪陵区,同样的“大戏”也在上演。

闻名遐迩的涪陵榨菜,诞生于清朝光绪年间。在此后一个多世纪里,涪陵榨菜逐渐成长为与法国酸黄瓜、德国甜酸甘蓝齐名的“世界三大名腌菜”,同时也跻身中国对外出口的三大名菜(榨菜、薇菜、竹笋)之一。

党的十九大以来,涪陵区聚焦乡村振兴,依托本地产业“龙头”——中国重庆涪陵榨菜(集团)有限公司,通过推进榨菜产品、机制、技术创新,打造全国规模最大、品牌最响、销售最广的榨菜鲜销、加工基地,以此不断完善供给链、提升价值链、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带动涪陵及相关区县乡村产业发展。

预计到2020年,涪陵榨菜总产量将突破180万吨、总产值100亿元,真正成为中国榨菜行业“航母”。


——按照“良种化”“标准化”“绿色化”“品牌化”建设导向,对既有的山地农业优势项目进行重组和优化,从而达到提质增效、凤凰“涅槃”之奇效,也是推动山地高效农业崛起的另一条可行之路。

参 “四化”重组产业兴

2017年新年伊始,永川区永荣镇云谷村。

隆冬的晨雾还没散,茶农周裕恩就和乡亲们来到自家茶园,开始给茶树施肥。

“今年春天,这个茶园就能重新采摘了。”眺望自己家的400余亩茶园,周裕恩不禁有些感慨。

谁能想到,就在几年前,这个欣欣向荣的茶园还是另一副模样。

周裕恩生活的永荣镇,是永川最大的茶叶种植基地。当地拥有200余年的茶叶种植历史,境内茶园面积达4000余亩、加工厂十余家。进入新世纪以后,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当地茶园缺少管理,加之生产经营方式仍沿袭百年前的传统模式,由此逐渐陷入产能萎靡、销路不畅的困境。

不仅仅是永荣镇——彼时,享誉全国的永川茶业,正普遍面临传统茶园生产效率低下、营销渠道不畅的挑战。

如何扭转颓势?

在谋划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永川区委、区政府积极贯彻中央和市委相关指示精神,锁定了破题的着力点——在打造标准化茶叶生产基地这一“增量”的同时,积极依托新生产技术、新经营管理模式和“永川秀芽”“永川红”两大品牌,大力启动标准化改造,提升传统茶园这个“存量”,再将改造后的优质供给凝聚在本土品牌下,从而打通市场渠道。

在这样的战略导向下,一系列提质增效之战,随即在永川境内的传统茶园渐次打响。

回到永荣镇。在区农委和永川茶叶研究所帮助下,镇党委、政府对境内茶产业进行了重组——流转传统茶园和村民土地,引进3家龙头企业,注入资金、技术、人才和新型生产经营模式,打造出一批丰产优产的标准化茶园;同时新建了3家新型加工厂,提升本地茶叶附加值。

作为被吸引回乡的创业人才,周裕恩相继承包了700多亩茶园,并通过改造实现了提质增效。

目前,永荣镇的4000余亩传统茶园不仅全部“涅槃重生”,还新建了6000余亩新型标准化茶园。

而在整个永川,战况同样令人惊喜——到2020年,永川茶园总面积将达到10万亩,产量1.3万吨,实现茶叶产值13亿元,全产业链产值50亿元。到2025年,茶叶生产面积将达到15万亩,产量2万吨,产值20亿元,全产业链产值100亿元。届时,茶产业将真正成为永川乡村产业振兴、农民持续增收的支柱产业。

放眼全市,随着资金、技术、人才不断注入,以及生产经营和产业运行模式的不断优化,一大批传统山地农业优势项目也正在“涅槃”。


——对传统小农产业项目,不仅要统一规划、集群发展,也必须着力创新机制,优化产业发展保障体系和利益联结机制,引导资金、技术、人才和渠道资源共同发力,在助推产业精细化发展的同时,不断提升参与群众的获得感。

肆 机制创新“精”生“金”

几年前,秀山县平凯街道马西社区贫困户胡秀珍还觉得:“在地里刨食只能糊口!”

如今,他和乡亲们的想法来了一次“华丽转身”:“土地也能生出‘黄金’!”

以前,作为一个典型农村社区,马西社区以传统种植为主,效益低下,不少乡亲只得外出打工。

随着脱贫攻坚战、乡村振兴战略相继启动,马西社区引入了中药材企业,并流转了400多亩土地建起了生产基地,种植黄精、百合、白及等中药材。

其间,企业除支付土地租金和雇佣当地人到基地务工之外,还建立了更加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由企业拿出一定比例的利润,作为参与农户的“红利基金”。

这让胡秀珍喜上眉梢:土地入股再加上平时的务工收入,脱贫摘帽没问题!

在“胡秀珍”们的笑容背后,秀山中药材产业通过创新发展机制、推动“共进共赢”的战略路径初见成效。

秀山素有种植金银花的传统。近年来,经过不懈努力,秀山已经成为国内三大金银花基地县之一,并逐渐将种植对象拓展到南苍术、金荞麦、前胡等十余个品种,种植面积近30万亩。

在追求产业体量的同时,秀山还紧盯另一重点——通过优化发展机制,突出产业扶贫、促农增收效果,在实惠民生的同时,进一步聚集起产业发展动能。

为此,秀山提出了创新中药材产业发展机制的四大路径:

路径一:按照“大基地、小单元”的思路,根据不同品种,重点支持适度规模的基本农户发展中药材基地,带动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脱贫增收。

路径二:引导工业园区中药加工企业、物流园区电商企业通过“公司+农民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组建产业化联合体,实行计划种植,保护价订单收购。

路径三:鼓励企业、专业合作社通过收购产品、土地流转、劳动用工、提供服务、入股分红等多种利益联结方式参与并带动产业发展。

路径四:积极引导民营和工商资本参股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解决集体经济组织人才缺乏和经营活力不足的问题。

沿着“四大路径”一路前行,秀山中药材产业已经在全县遍地开花,带动40个贫困村、3万余群众脱贫致富;而在惠民增收的同时,秀山也进一步激活了土地、人力等产业发展要素,聚集起产业持续成长的强大动能。

目光离开秀山,再次聚焦整个重庆——像这样通过创新机制、以“共进”推动“共赢”的故事,正在重庆山地特色高效产业轮番上演。


——坚持以“旅游+”为导向,依托优质农业产业基础和农村特色风貌,积极推动农旅融合,形成山地特色农业与山地特色旅游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伍 跨界提档“农+旅”

阳春三月,南山飞花。

在春日喜雨和温暖艳阳的交替登场中,位于重庆南岸区的著名景区——南山,凸显出一种刚柔并济的气质,引得无数游客纷至沓来。

就算不是节假日,徜徉在南山景区,也总能看到私家车和旅游大巴来往穿梭、操各地口音的游客摩肩接踵。

在南山植物园、观景平台及景观大道沿线游览之后,游客们还可以来到南山街道双龙村,在腊梅园和盆景基地里转悠一圈;如果有时间,还可以“辐射”到同属南岸区的迎龙、广阳等地,在开心农场和枇杷基地里体验一把“新型农民”的生活……

像这样“游客下乡”的盛况,如今已经成为南岸旅游的新增长点。

地处都市城郊、没有任何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南岸乡村旅游,如何“破茧”而出?

这里先说两个背景——

一是乡村振兴战略所催生的时代红利。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贯彻十九大精神的过程中,重庆大力推动各种发展资源向乡村聚集,广大乡村由此迎来了实现“五大振兴”的战略契机。

二是重庆旅游发展所带来的战略机遇。

在全市旅游发展大会上,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打造重庆旅游“升级版”的战略目标,并立足重庆旅游实际,指出了实现目标的五大路径,即打好重庆旅游“五张牌”——打好“乡村牌”名列其间。

在这样的背景下,“乡村”和“旅游”一旦相交,便能催生出一系列助农增收、助推发展的奇妙化学反应。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南岸区委、区政府制定了农旅融合的战术路径:依托都市旅游胜地南山,着力引导生态效益农业“跨界”,开辟一条都市近郊农村推动农旅融合、打造新型农旅综合体的创新之路。

因此,南岸将“农旅融合”作为本地农业和旅游发展的突破口,着力从特色林业经济、休闲农业经济和生态养老经济等战线分兵合击,创新打造大南山森林经济新模式,激活本地乡村旅游资源。

不懈努力之下,“游客下乡”、“资本下乡”的客流和资源流初步汇聚,正源源不断涌向广大乡村。

无独有偶——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打造重庆旅游“升级版”的过程中,无论是位于主城的南岸、北碚、渝北等区,还是地处“一圈”的涪陵、江津、荣昌等区县,亦或是远在“两翼”的万州、黔江、奉节、酉阳……在全市各个区县、在秀美壮阔的巴山渝水之间,一系列“农+旅”的奇妙化学反应正在轮番上演,在助力重庆旅游“行千里、致广大”的同时,更推动广大乡村产业发展、群众增收。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