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去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长江、考察湖北,首站到宜昌,为长江经济带发展立下规矩,为我们做好长江大保护工作提供了强大的政治引领和精神动力。
宜昌地处长江中上游接合部,是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最敏感、最重要又是最脆弱的地区之一。特殊的生态地位,决定了我们必须担当特殊的使命。宜昌始终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五大关系”和湖北改革发展“四个着力”等重要指示精神,学思践悟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生态环保一寸不让、绿色发展更进一步,外修生态、内修人文,探索实施了长江大保护“关、改、搬、转、治、绿”6大举措。
一是壮士断臂“关”。坚持分类施策、依法依规,不搞“一刀切”,134家化工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压减磷矿开采量300万吨,最后的38处煤矿全部关闭退出,取缔非法码头216个,关闭沿江排污口26个,实现港口岸电工程全覆盖。
二是突出创新“改”。立足常态长效,加强地方立法,创新“公安+环保+司法”模式,在黄柏河流域创新建立水质监测评价结果与水生态补偿资金分配、磷矿开采计划“双挂钩”生态补偿机制,探索“生态小公民”和“三峡蚁工”经验,实现“市县乡村”四级河湖长全覆盖。
三是痛下决心“搬”。引导化工企业搬进宜都、枝江2个专业精细循环化工园集约发展,推进工矿企业、居民搬离饮用水源地、自然保护区等生态敏感区,探索“飞地经济”模式搬向要素承载地,搬出了好山水、好发展、好日子。
四是以质为先“转”。狠抓招商引资一号工程,每月举行“集中开工+集中签约”活动,实施工业技改3年行动,加快建设三峡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湖北自贸区宜昌片区。
五是综合施策“治”。坚持点面结合、内外协同、市场参与,全面系统治水、治土、治气,守住山头、管住斧头、护好源头。与三峡集团合作推进“四水共治”,农村污水处理厂垃圾无害化处理实现全覆盖,基本消除城区不达标水体。
六是全民参与“绿”。坚持“为长江留绿、为发展留白”,在全省率先建设花园城市,四季挖窝、三季植绿,长江干支流岸线复绿178公里、全域生态复绿3.95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65%以上,居全省市州第一。
经过持续努力,长江宜昌段出境水质首次提升到Ⅱ类,城区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0%,绿色发展指数位居全省第一,江豚等一些“大自然精灵”频频造访,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结构趋优、质量向好、生态变美的良好态势。
生态文明建设是长期而艰巨的,只有持续接力才能升级美丽。我们将始终把共抓长江大保护作为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重大政治责任和具体行动,以滚石上山、久久为功的恒心、毅力和韧劲,持续做好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绿色发展三篇文章,力争在保护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走在全省前列,努力交出共抓长江大保护的时代答卷,确保一江清水永续东流。
作者系湖北省委常委、宜昌市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