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时强调,贫困县摘帽后,要继续完成剩余贫困人口脱贫任务,实现已脱贫人口的稳定脱贫。贫困县党政正职要保持稳定,做到摘帽不摘责任。脱贫攻坚主要政策要继续执行,做到摘帽不摘政策。扶贫驻村工作队不能撤,做到摘帽不摘帮扶。要把防止返贫放在重要位置,做到摘帽不摘监管。要保持政策稳定性、连续性。
4月28日,县委书记赖蛟接受重庆日报记者访谈时表示,为实现稳定脱贫,贫困县退出后的继续帮扶、监管和巩固提升等工作“一个都不能少”,“四不摘”无疑为稳定脱贫加上了“保险阀”。
继续保持脱贫攻坚定力,扛起责任和担当
忠县是市级贫困县,也是我市最早一批整体脱贫摘帽的贫困区县。忠县在摘帽后,继续压实脱贫攻坚责任,全力确保脱贫攻坚不留死角。
“摘帽不是终点站,尽锐出战不摘责任,这既是贫困群众的实际需要,更是地方政府和扶贫干部的应有担当。”赖蛟说,忠县在实现脱贫摘帽目标后,县委一如既往带头肩负起“县抓落实”政治责任,不折不扣落实县乡村三级党组织书记抓扶贫、“双组长制”“一把手”责任制,把主体责任、第一责任扛在肩上。今年春节上班后第一时间,全县31位市管领导纷纷到所联系贫困村蹲点调研,全覆盖“促改督战”。连日来,全县上下掀起认真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热潮,结合“访深贫、促整改、督攻坚”活动,持续深入走访调研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
对贫困村和贫困户扶上马送一程
责任不摘,政策更不能摘,这是基于脱贫攻坚客观形势的准确判断。
“刚一摘帽就断炊粮,既不实际又不客观。”赖蛟认为,忠县虽然已有72个贫困村实现了整村脱贫,6.47万建卡贫困人口甩掉了贫困帽子,但脱贫基础仍然比较薄弱,巩固脱贫成果任务仍很艰巨。因此,该县在脱贫摘帽后,仍然保持了全县已脱贫人口在住房、教育、医疗、就业、保险、产业等方面的扶持政策不变,经实践证明,这些后续帮扶政策在巩固脱贫成果、提高脱贫质量、确保稳定脱贫等方面,发挥了强有力的作用。
该县还进一步完善并实施了兜底医疗救助、全学段教育资助、意外灾害保底救助及普惠金融诚信贷助力产业扶贫的“3+1”长效扶贫机制,使脱贫政策更接地气、更为精准、更有底气,在切实解决因学、因病、因灾致贫问题和贫困群众增收难题方面,作用突出,效果明显。
确保帮扶适村适人、有的放矢
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广大干部与贫困群众心贴心、手挽手帮扶奋斗,建立起深厚感情,融洽了干群关系。脱贫攻坚的阶段性任务完成后,帮扶怎么延续,也成为了广大干部群众关心的问题。
赖蛟说,扶贫帮扶已成为贫困群众增强信心、走出困境的重要依靠和有力支撑,摘帽不能摘帮扶。他介绍,忠县在脱贫摘帽后,依然严格落实“因村派人精准”要求,贫困村扶贫驻村工作队队长及队员由县级帮扶集团成员单位选派,扶贫驻村工作队队长由处科级干部或处科级后备干部担任,兼任“第一书记”。同时,严格选派干部的日常监督管理,将驻村干部履职情况纳入脱贫攻坚督查巡查。此外,全县29个县级扶贫集团,72支贫困村扶贫驻村工作队,1.5万名干部职工与1.9万户建卡贫困群众结对,做到适村适人帮扶格局不散、力量不减、责任不松。在这个过程中,忠县涌现出了全市扶贫楷模、重庆市优秀共产党员杨骅等先进典型。
持续开展动态监测,多角度、深层次、全覆盖防止返贫
行百里者半九十。贫困区县脱贫摘帽后,仍然面临不少新情况、新问题。正因为如此,摘帽不能摘监管。
“忠县的重点是,重扶猛攻当前尚未脱贫的‘贫中之贫’‘困中之困’,确保他们在小康社会建设进程中不掉队。”赖蛟说。
此外,要统筹推进贫困村与非贫困村、贫困户与非贫困户脱贫攻坚工作,积极探索开展“临界非贫困村”、收入水平略高于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边缘人口的精准识别和帮扶工作。切实加强相对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其公共服务方面的弱项短板,提升发展水平。要对已脱贫户开展脱贫稳定性鉴定,加强返贫监测。要着手建立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统筹衔接机制,出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的指导意见,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规划衔接、工作衔接和政策衔接,“总之一句话,补薄强弱、迎难而上,统筹打好脱贫攻坚战。”
(摘录自《重庆日报》4月29日第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