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县三峡橘海。(本报资料图片)通讯员 余鸿 摄
主持记者 颜安
访谈嘉宾:
忠县县委书记 赖蛟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县委书记 蹇泽西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县委书记 王杰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时强调,贫困县摘帽后,要继续完成剩余贫困人口脱贫任务,实现已脱贫人口的稳定脱贫。贫困县党政正职要保持稳定,做到摘帽不摘责任。脱贫攻坚主要政策要继续执行,做到摘帽不摘政策。扶贫工作队不能撤,做到摘帽不摘帮扶。要把防止返贫放在重要位置,做到摘帽不摘监管。要保持政策稳定性、连续性。
“四不摘”,是对脱贫攻坚战提出的硬要求。4月28日,忠县、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三县主要负责人表示,为了实现稳定脱贫,贫困县退出后的继续帮扶、监管和巩固提升等工作“一个都不能少”,“四不摘”无疑为稳定脱贫加上了“保险阀”。
继续保持脱贫攻坚定力,扛起责任和担当
3个区县中,忠县是市级贫困县,也是我市最早一批整体脱贫摘帽的贫困区县。该县在摘帽后,继续压实脱贫攻坚责任,全力确保脱贫攻坚不留死角。
“摘帽不是终点站,尽锐出战不摘责任,这既是贫困群众的实际需要,更是地方政府和扶贫干部的应有担当。”赖蛟说,忠县在实现脱贫摘帽目标后,县委一如既往带头肩负起“县抓落实”政治责任,不折不扣落实县乡村三级党组织书记抓扶贫、“双组长制”“一把手”责任制,把主体责任、第一责任扛在肩上。今年春节上班后第一时间,全县31位市管领导纷纷到所联系贫困村蹲点调研,全覆盖“促改督战”。连日来,全县上下掀起认真学习宣传贯彻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热潮,结合“访深贫、促整改、督攻坚”活动,持续深入走访调研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
秀山的情况也大致如此。2017年11月,该县正式退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在这之后,秀山仍然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持续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推动脱贫攻坚走深走实。“强化县级主体责任、乡村两级直接责任、党政一把手负总责,落实县乡两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双组长制’,层层压实责任、传导压力。”王杰表示,该县还出台了《关于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脱贫攻坚相关文件,项目化、事项化、清单化推进落实,尤其是动态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等突出问题。
“严格按照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要求,认真履行脱贫攻坚政治责任。我作为县委书记,是石柱脱贫攻坚的一线总指挥和施工队长,贫困群众不脱贫,我决不下火线。”蹇泽西表示,通过持续用力,石柱已达到了脱贫摘帽标准,但全县上下并没有因此而有丝毫放松,仍持续强化扶贫开发“双组长”制和县委常委直接分管脱贫攻坚相关领域工作制度,每月都专题研究脱贫攻坚工作,每两月召开一次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会议,细化措施、明确责任、强化监管,用心用情用力抓好脱贫攻坚工作。同时,坚决贯彻“五级书记抓扶贫”工作要求,进一步强化党委主体责任、纪委监督责任、行业部门监管责任,强化驻乡驻村工作队职能职责,压紧压实各级干部帮扶责任,强化对脱贫攻坚领域失职失责行为的问责处理,以严格的责任追究压实脱贫攻坚政治责任。
对贫困村和贫困户扶上马送一程
责任不摘,政策更不能摘,这是基于脱贫攻坚客观形势的准确判断。
“毋庸讳言,一些贫困村、贫困户尽管已经脱贫了,但脱贫根基并不牢固,贫困群众一旦离开扶贫政策的持续扶持,就有陷入返贫困境的危险,部分贫困村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还存在明显短板,还需补齐提升。因此我们必须扶上马送一程。”蹇泽西说,一是坚持现行脱贫标准,精准落实“两不愁三保障”、产业发展、信贷、就业、综合保障等各方面政策,做到既不拔高标准又不降低标准,确保贫困群众在政策支持下稳定脱贫;二是全力实施新一轮贫困村提升工程,适时组织对脱贫人口开展“回头看”,对返贫人口或新发生贫困人口落实扶贫政策;三是积极探索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强化产业扶贫,组织消费扶贫,促进转移就业,努力让贫困群众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四是加强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持续加大精神扶贫力度,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切实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和造血能力。
“摘帽不摘政策,就要继续加大扶贫投入,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益。”王杰说,“稳定脱贫是秀山当前的重要工作,尤其是针对低水平脱贫群体、边缘化群体等特定人群,将精准落实教育、医疗、社会保障、易地扶贫搬迁、饮水安全等到村到户到人政策,确保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
与之同时,把产业发展作为根本之策,精准落实产业扶贫政策措施、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产业扶贫政策群众知晓率100%、农民加入专业合作社自愿参与率100%、贫困户“保底+分红”收益率100%,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直接或间接带动贫困群众发展产业台账全建立。此外,聚焦深度贫困区域和深度贫困群众精准发力,在市级深度贫困镇隘口镇规划实施105个重大项目,集中力量攻克坚中之坚。
“刚一摘帽就断炊粮,既不实际又不客观。”赖蛟认为,忠县虽然已有72个贫困村实现了整村脱贫,6.47万建卡贫困人口甩掉了贫困帽子,但脱贫基础仍然比较薄弱,巩固脱贫成果任务仍很艰巨。因此,该县在脱贫摘帽后,仍然保持了全县已脱贫人口在住房、教育、医疗、就业、保险、产业等方面的扶持政策不变,经实践证明,这些后续帮扶政策在巩固脱贫成果、提高脱贫质量、确保稳定脱贫等方面,发挥了强有力的作用。
该县还进一步完善并实施了兜底医疗救助、全学段教育资助、意外灾害保底救助及普惠金融诚信贷助力产业扶贫的“3+1”长效扶贫机制,使脱贫政策更接地气、更为精准、更有底气,在切实解决因学、因病、因灾致贫问题和贫困群众增收难题方面,作用突出,效果明显。
确保帮扶适村适人、有的放矢
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广大干部与贫困群众心贴心、手挽手帮扶奋斗,建立起深厚感情,融洽了干群关系。脱贫攻坚的阶段性任务完成后,帮扶怎么延续,也成为了广大干部群众关心的问题。
赖蛟说,扶贫帮扶已成为贫困群众增强信心、走出困境的重要依靠和有力支撑,摘帽不能摘帮扶。他介绍,忠县在脱贫摘帽后,依然严格落实“因村派人精准”要求,贫困村驻村工作队队长及队员由县级帮扶集团成员单位选派,驻村工作队队长由处科级干部或处科级后备干部担任,兼任“第一书记”。同时,严格选派干部的日常监督管理,将驻村干部履职情况纳入脱贫攻坚督查巡查。此外,全县29个县级扶贫集团,72支贫困村驻村工作队,1.5万名干部职工与1.9万户建卡贫困群众结对,做到适村适人帮扶格局不散、力量不减、责任不松。在这个过程中,忠县涌现出了全市扶贫楷模、重庆市优秀共产党员杨骅等先进典型。
“机构不减、人员不变、责任不松、靶心不移,持续加大帮扶力度、增强帮扶后劲。”王杰说,秀山将一以贯之把最精锐、最精干的力量选派到脱贫攻坚一线,持续向215个行政村全覆盖选派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本土人才,动态保持贫困户帮扶干部全覆盖,确保帮扶干部履职尽责、身心投入。
该县还坚持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将县级扶贫重点村全部纳入后进基层党组织整顿,创新组建产业党支部、流动党支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大力发展新型村级集体经济,促进贫困群众就业创业,让他们长期受益,并注重推动技术型、教师、医生以及基层经验丰富的帮扶干部,针对性帮扶因缺技术、因学、因病以及内生动力不足致贫的贫困群众,做到对症下药、精准帮扶。
“我们会因村因需派人。”蹇泽西表示,例如,把熟悉党群工作的干部派到基层组织薄弱涣散的村,把熟悉经济工作的干部派到产业基础薄弱的村,把熟悉社会工作的干部派到矛盾纠纷突出的村,确保选派的驻村工作队既能解决村上的具体问题,又能带动群众脱贫致富。其次,保持驻村队伍人员稳定,坚持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做到驻村队伍不撤离、帮扶力度不削弱,全面巩固脱贫成果。第三,坚持把优秀的年轻干部充实到一线扶贫工作队伍,在实战中培养锻炼干部,着力打造一支能征善战的扶贫干部队伍。最后,从严从实强化扶贫干部教育管理,严格执行驻村管理制度,加强跟踪问效、督查考核、关心关爱,实行最严格的“召回”制度,确保扶贫干部真扶贫、扶真贫。
持续开展动态监测,多角度、深层次、全覆盖防止返贫
行百里者半九十。贫困区县脱贫摘帽后,仍然面临不少新情况、新问题。正因为如此,摘帽不能摘监管。
“我们将认真落实总书记的要求,持续推动各级党组织落实主体责任、纪检监察职能部门落实监督责任,强化对扶贫工作的动态监测。”王杰表示。
一是全覆盖摸排,依托“访深贫促整改督攻坚”“遍访贫困村贫困户”“回头看”以及常规帮扶走访等方式,深入开展动态摸排,重点推进摸排“两不愁三保障”情况、摸排收入变动情况、摸排产业培育发展和就业帮扶工作情况“三摸排”工作。二是全方位整改,深入推进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反馈意见整改落实,强力推进市委巡视反馈所涉问题整改工作,清单化梳理管理摸排情况,统筹抓好各类监督检查发现的问题一并整改,确保整改无盲区、无死角。三是全过程监测,抓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实施贫困户动态监测、返贫监测、脱贫成效巩固提升监测和贫困边缘人群监测,设立防止返贫警戒线,有效防范化解脱贫攻坚工作中的风险,确保实现高质量稳定脱贫。
与之类似,石柱也将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着力开展动态监测,及时分析研判返贫风险和返贫趋势,针对性制定办法措施,提前预警干预。
除此之外,石柱持续强化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逐步完善遏制致贫返贫保险保障机制,持续推进脱贫攻坚领域基础设施建设补短板工作,多角度、深层次、全覆盖防止返贫。该县还将对贫困村进行全方位的补齐补强。“持续强化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强化村党组织建设,着力增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着力增强带动发展、带领发展的能力和实力;创新基层治理机制,倡导文明风尚,深化基层平安建设,着力提升摘帽后的贫困村治理能力。”蹇泽西表示。
“忠县的重点是,重扶猛攻当前尚未脱贫的‘贫中之贫’‘困中之困’,确保他们在小康社会建设进程中不掉队。”赖蛟说。
此外,要统筹推进贫困村与非贫困村、贫困户与非贫困户脱贫攻坚工作,积极探索开展“临界非贫困村”、收入水平略高于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边缘人口的精准识别和帮扶工作。切实加强相对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其公共服务方面的弱项短板,提升发展水平。要对已脱贫户开展脱贫稳定性鉴定,加强返贫监测。要着手建立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统筹衔接机制,出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的指导意见,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规划衔接、工作衔接和政策衔接,“总之一句话,补薄强弱、迎难而上,统筹打好脱贫攻坚战。”
短评》》
贫困县摘帽后要扶上马送一程
饶思锐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时强调,贫困县摘帽后,党政正职要保持稳定,做到摘帽不摘责任。脱贫攻坚主要政策要继续执行,做到摘帽不摘政策。扶贫工作队不能撤,做到摘帽不摘帮扶。要把防止返贫放在重要位置,做到摘帽不摘监管。习近平总书记对扶贫工作四个“不摘”的要求,是我们继续做好脱贫工作的前瞻谋划,也是巩固脱贫成效的硬杠杠。
贫困问题是顽疾,极易反弹。四个“不摘”对于刚摘帽的地区而言,对于刚脱贫或者尚未脱贫的群众而言,都是极大的利好。刚摘帽的地区,发展的底子还不厚,有的成绩还比较虚浮,没有稳一稳、沉淀沉淀;刚脱贫的群众,经济还不殷实,抗风险的能力较弱,如果扶贫政策停摆,攻坚思想松懈,帮扶人员撤离,就极易导致返贫现象的发生。相反,如果扶上马送一程,已脱贫群众的致富能力就能进一步增强,收入水平也能进一步提高,返贫的概率就会相对小很多。
然而,个别干部对摘帽后“党政正职要保持稳定”垂头丧气,有的帮扶人员对“扶贫工作队不能撤”郁闷不已……虽然是极个别,但这种心态也反映出有些干部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没能正确认清肩上的责任,缺乏对巩固脱贫成效重要性的深层次认识。甚至有可能是私利蒙蔽了公心,简单把扶贫工作当成换取政绩的筹码。
气可鼓、不可泄。贫困县摘帽意味着当地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绩,但这并不是脱贫工作的终点,而是新的起点。过往有贫困县摘帽后,一些干部没了“紧箍咒”,就全然没了继续啃硬骨头的决心和毅力;一些干部迫不及待地向组织邀功“求进步”;一些干部虽坚守岗位但“人在曹营心在汉”,影响扶贫措施的连续性……行百里者半九十,贫困县摘帽后,要继续完成剩余贫困人口脱贫任务,实现已脱贫人口的稳定脱贫,扶贫干部就切不可有“到站停车”的思想,犯下低级错误。
脱贫攻坚战进入决胜的关键阶段,扶贫工作面临的将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就如同爬坡过坎、滚石上山,稍有松懈,就可能出现反弹,致使扶贫工作被打回“原点”。这也意味着扶贫一线干部肩上的担子还很重,务必一鼓作气,不获全胜决不收兵。只有持续用力,保持政策稳定性、连续性,保持帮扶的决心、力度不减,才能巩固脱贫成效,加快致富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