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部分用户收到了中国移动的一条群发短信,短信称,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未经用户同意,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擅自向用户拨打商业营销电话。为维护用户合法权益,中国移动将对涉嫌营销扰民的电话号码进行依法处置。中国移动呼吁广大用户与中国移动携手抵制骚扰电话,共同营造清朗的通信环境。
广大手机用户苦于骚扰电话久矣,中国移动主动提出治理骚扰电话,这一举动深得人心、深合民意,必须要为它点赞。但纵观短信内容,我们发现,这更多的是一种宣示性表达,与真正拿出有效措施,实现治理骚扰电话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
首先,如何依法处置骚扰电话?显然,未经同意向手机用户拨打营销电话是违法的,违反的相关法律法规包括广告法、治安管理处罚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及《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但是不得不承认,虽然涉及骚扰电话的法律法规不少,却都没有明确规定如何处置。
以《决定》为例,《决定》第七条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未经电子信息接收者同意或者请求,或者电子信息接收者明确表示拒绝的,不得向其固定电话、移动电话或者个人电子邮箱发送商业性电子信息。”但违反了这条规定的法律责任却没有明确。
中国移动说,“将对涉嫌营销扰民的电话号码进行依法处置”,但在没有相关罚则的情况下,仅凭企业力量,很难做到依法治理骚扰电话。为此,相关政府部门理应联合电信运营商出台对违法营销企业的惩处办法,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治理骚扰电话的目的。
其次,明确谁是治理主体?中国移动呼吁广大用户与中国移动携手抵制骚扰电话,但实际上大多数用户都是骚扰电话的受害者,让用户抵制骚扰电话似有卸责之嫌。现在很多用户都会主动对骚扰电话进行标注,但这种方法显然治标不治本,营销方随便换个号码照打不误,用户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真正应该承担抵制骚扰电话责任的恰恰是电信运营商。企业提升技术能力创新技术手段,有效识别和精准拦截骚扰电话,这才是治本之策。虽然提升能力创新手段需要成本,但电信运营商只要真正本着为用户负责的精神,这点投入都是情理之中的。而对用户来讲,提高技术远比呼吁、倡议来得实在。
骚扰电话已成社会公害,治理骚扰电话,法律是基础,技术是手段,政府是主导,企业是主体,只有法律与技术相结合,政府与企业相结合,才能让骚扰电话之害真正成为移动通讯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