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江邻鄂水稻成熟 |
菊花 |
“我的这一块桃树基地大约有300多亩,今年将普遍挂果。”近日,黔江区邻鄂镇松林村村民胡维成看着基地里盛开的桃花,信心满满。
原本在当地煤矿司职管理的胡维成,再次创业选择了发展绿色生态水果,走出一条产业从“地下”到“地上”、“黑色”到“绿色”的转型之路,这与近年来黔江区委、区政府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大力实施山地特色“立体农业”紧密相连。
产业从“黑色”到“绿色”转型
此地因其与湖北省咸丰县坪坝营镇接壤,故名“邻鄂”。曾经,这里“黑色”无处不在,大到遍布该镇境内采矿场,小到当地人眼耳口鼻间。丰富的煤矿资源,成为乡亲们的经济支柱,“阿蓬之上,灰千之下,显山露水,塞上煤乡”的民谣在当地广为流传。
“塞上煤乡”这个名称对于邻鄂来说名副其实。巅峰时期,全镇有5000多人在煤炭产业链上工作,一年下来,全镇仅仅是煤炭产业的收入就能达到1600万元。然而,这种“淘金”的方式对环境污染太大。从2013年开始,邻鄂镇逐步关闭大小煤矿。
“在很多人看来,煤矿产业就是一块肥肉,但生态被破坏,地氟病高发。”胡维成说,邻鄂人想通了,而且是想得远。在他们看来,拉动经济增长固然重要,但发展不能靠拼资源和破坏生态为代价。
同样在松林村,简义相和他的菊花基地更是远近闻名。
“我就是煤矿送出来的大学生。”简义相说,曾经,邻鄂的煤矿产业是当地很多家庭最为主要的经济来源。大学毕业后,因母亲生病需要照顾,他毅然辞掉年薪20万元的职业,回家半年建了7间银耳房,花掉了积蓄,还找姐姐借了10多万元;在自己种植成功后,他敲锣打鼓地去请乡亲们前来,让大家跟着他一起干。2014年,他又开始种植菊花,拿到了长期稳定的订单,还带着乡亲们一同致富,让他们不仅有股份分红,还每个月有了固定工资收入。
这只是黔江区吸引优秀人才返乡创业的一个缩影。
发展高山特色农业
花开多枝。镇里还有一批高山特色产业,并将原有特色产业进一步扩大。邻鄂镇高坪梯田现有2000多亩优质良田,但2017年前只种了200亩,其余全部荒芜。2017年,邻鄂镇通过对高坪梯田的历史文化进行研究,发动村民种植了600亩稻谷,并进行产品品牌包装,卖出了好价钱。2018年种植面积增加到1200亩,今年将发展到2000亩,实现高坪梯田核心产区全覆盖。同时,邻鄂镇引导民间投资100多万元,建设了高坪梯田大米加工厂房。藤茶产业作为邻鄂镇新兴骨干产业,目前种植面积1100多亩,未来计划发展到2000亩以上。
2018年,藤茶加工厂在正阳开工建设,建成后将对邻鄂镇的藤茶进行包装设计,依据邻鄂的茶含硒多,打造好“邻鄂富硒藤茶”品牌。届时,作为特色品牌,“邻鄂富硒藤茶”可以带动周边乡镇种植藤茶。
邻鄂镇的飞仙梁子酒有200多年的历史,在2018年正式被纳入黔江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前只有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作坊生产,在邻鄂政府扶持下,小作坊发展成为有苦荞酒、绿豆酒等16个品种、年产量20万斤酒的大酒厂。
产业有了,产品也有了,邻鄂镇立马跟进品牌建设。截至2018年,邻鄂镇成功申报了8个绿色产品。今年,邻鄂政府投资15万元对“塞上邻鄂”镇域公共品牌的农旅产品进行包装设计,对塞上邻鄂的旅游宣传标语进行设计。同时,塞上邻鄂农特产品运营中心于去年5月开始运营,向外销售邻鄂当地的5大类46个特色产品。经过近3年的努力,如金丝皇菊、藤茶、高坪梯田·马喇贡米、白茶、党参、飞仙梁子酒等产业,菊花、冬桃等种植面积进一步壮大。
“产业发展了,腰包鼓起了,乡村美丽了,告别了地氟病,姑娘更漂亮、小伙更帅气,老百姓生活质量更高了。”镇党委宣传委员谢梅说。
刘茂娇 谭鹏 摄/谭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