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书圣隐金庭,后裔自成村

2019-04-12 14:07:15  来源:新华社  作者:冯源
“我们村好些小孩的毛笔字都写得不错,外面的人开玩笑,说是王家的基因好。”提到自己的村庄,年近花甲的村民王德忠笑容满面。他是当地知名的“草根书法家”,同时也是“书圣”王羲之的第55代孙。
王德忠家住浙江省嵊州市金庭镇华堂村,离村不远就是建于王羲之故宅之上的金庭观,而金庭观的后山则有书圣墓。华堂村有6000多村民,80%以上都是王姓。王羲之有七子一女,村民都是其六子王操之的后代。“现在辈分最长的是王羲之第51代孙,最幼的是他的第60代孙。”
据史料记载,王羲之晚年不满朝政昏暗,辞官隐居到当时的剡县。王德忠介绍说,他的后裔起初居住在金庭观附近,后来向外拓展,迁徙到了浙江省内的杭州、绍兴、宁波、金华、台州等地,以及省外的陕西、河南、云南、贵州、香港、台湾等地。
11日上午,来自全国各地的书法家冒雨前来祭扫书圣墓,随后又在金庭观举办笔会。这是嵊州举办的第十六届书法朝圣节,而王氏子孙祭拜书圣的时间则一直固定在清明节前六天。
后裔祭祀书圣的地点是有着500多年历史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华堂王氏宗祠。王德忠是这里的业余文保员。在祠堂里,他还支起了几张桌子,放上了《曹全碑》《九成宫》等字帖,教孩子们写字。外村也有不少家长慕名而来,送子学书。“我希望我们村能把老祖宗的书法传统发扬光大。”
在华堂村,村民同样珍视祖先留下的“敦厚退让”的家训。相传,王羲之晚年与好友许迈外出采药,见到有户人家的弟弟为争家产居然杀害兄长,为此大为感慨。“他就想自己后代中绝对不能发生这样的事情,回到家里就留下了‘敦厚退让’的家训。”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