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春森
3月26日,阳光下的白公街道护国村,几名村民在田间辛勤劳作。
护国村位于县城西北3公里处,幅员面积6.5平方公里,下辖6个村民小组,705户2330人,现有劳动力1500人。该村集体年收入超过3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从2012年的4500元增长到2018年的1.65万元。
30多人返乡创业
行走在乡村田野,看到的大多是老人和小孩,很少看到年轻人。这是护国村几年前的真实写照。
村民人均收入仅4500元,全村劳动力1500人,有1200余人外出打工……和当时各地的许多村一样,那时的护国村也是一个“空心村”。
“回来开农家乐吧!”2015年春节,村民张小华从深圳回家过年,村委会主任李应国刚上门就提开农家乐的事。
“村里环境整治好了,又有著名景点秦良玉故里做支撑,经常有游客来玩,你家这么大的房子空在那里,不开饭店可惜了。”不久,李应国又上门做思想工作。张小华还是不以为然。虽说家乡山清水秀空气好,离县城也近,但大家都喜欢到大城市去,谁都不想住在乡下。那时候,全村人都和张小华有一样的想法。
那年春节,李应国3次到张小华家,动员他回乡开农家乐。招架不住李应国的热情,张小华决定留在家里试一下,其实他也一直想创业,只是不敢轻易尝试。
一年后,农家乐发展越来越好,张小华的儿子和儿媳妇也从县城回家帮忙。“农家乐年收入15万元以上。”谈起收入,张小华丝毫不避讳。
在护国村,像张小华家这样的农家乐有3家,直接带动10人就业。
“大家都喜欢来乡下看山水,聊聊乡愁。”村里人渐渐明白了:农村也有机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2016年,村民全连云看到了商机,投资2万元在家开起小卖部,一年累计收入2万余元。现在,全村有6家这样的小超市。
如今,护国村依靠秦良玉故里和美丽的山山水水,加上天然的地理优势,每天吸引游客100人次左右。今年“3·8”妇女节一天就接待游客1000多人。
现在,护国村已吸引30多人回乡创业。
90多人就近务工
种粮、卖菜、养猪……过去,护国村村民依靠传统农业收入不高,觉得外面的世界更精彩,纷纷“逃离”。
12年前,20岁的秦大连走出护国村,辗转云南、福建等地,从一线工人一直做到电子厂管理层。2016年6月,他辞职回到护国村,租下村里闲置的村小教学楼办起家具公司。
其实,秦大连的心里一直有一个创业梦,却苦于没有合适的机会。2016年春节,他回家看到家乡的变化后,就知道机会来了。他凭着多年闯荡积累下的经验和人脉,公司运营一切顺利。目前,公司有10名员工,其中6名来自村里的贫困家庭。今年50岁的王顺芝就是其中的受益者,经村委会推荐到秦大连的公司工作,负责组装橱柜,每月工资3000元。
“没想到还能在家门口挣到钱。”想到这个月的工资又将到账,王顺芝笑得合不拢嘴。
此外,公司每年要给村集体1.7万元租金,作为村集体收入,这是一举三得的事情。
秦大连自信满满地说,目前全村90多人在家门口就业,“我相信会有更多年轻人回乡发展。”
2018年,白公街道护国村被认定为2018年度重庆市充分就业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