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宿的合法性经营,以及民宿行业存在治安隐患以及扰民等问题逐渐成为行业发展的痛点。共享经济浪潮下,民宿的痛点怎么破?其后的生存之道在哪里?
3月25日,记者从成都市文广旅局了解到,成都市已正式下发《关于促进民宿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坚持“鼓励创新,审慎包容”、“因地制宜,特色导向”、“开放合作,成果共享”的原则,通过三年时间,打造一批适应市场需求的差异化、个性化民宿体验产品。
新评为成都精品民宿 一次性奖励10万元
作为民宿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已突破2万家的成都民宿如何健康发展?
《指导意见》中将“鼓励创新,审慎包容”列为基本原则之首。
据介绍,成都将放宽市场准入,推进放管结合,创新监管模式,促进民宿业健康、规范、有序发展。通过三年时间,打造一批适应市场需求的差异化、个性化民宿体验产品,培育一批特色鲜明、拥有较强市场影响力的本土民宿品牌,促进乡村振兴、创业就业和富民增收,使其成为城乡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和增长点,形成具有鲜明地域特色、服务温馨优质和领先全国的民宿业。对新评为国家金宿级、银宿级的民宿,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30万元、20万元,对新评为成都精品民宿、标准民宿的,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10万元、5万元。
当然,对于民宿经营者来说,最关注的是如何规范经营。为此,《指导意见》明确,将制定民宿业发展规范标准,加快研究制定民宿建设管理服务规范(标准),开展好质量评定工作。值得注意的是,对民宿选址,不得违反土地利用、环境保护、建筑安全、地质灾害防治等规定。民宿开办应符合治安、卫生、供排水和污水处理、信息安全等相关规范标准和开办区域管理规约(公约),应在消防部门指导下,完善消防安全。
居民小区开办民宿 应向业委会等申报并形成相关公约
乡村民宿和城市民宿的发展路径不同,成都也将实行分类指导。记者了解到,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成都将积极引导乡村民宿结合资源禀赋和产业特色,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逐步形成布局合理、规模适度、特色鲜明的乡村民宿发展格局,为市民和游客提供回归自然、愉悦身心、望得见田园绿野、看得见山水美景的品质体验。
城市民宿业则将规范有序发展,探索发展以内涵提升、空间活化、多元休闲、体验天府人文景观和生活美学为主的城市民宿新业态新模式,促进共享经济发展。
值得关注的是,为落实民宿规范管理责任,成都各区(市)县政府将落实属地监管责任,加快建设民宿监管平台,促进民宿依法合规有序经营。
其中,街道(乡镇)将加强属地管理,具体负责本辖区民宿开办登记服务。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可酌情设立服务窗口,及时受理并调解本辖区城市民宿矛盾纠纷,涉及的相关部门应参与协同处理。居民(村民)委员会在街道(乡镇)的指导下,对民宿开办、经营、退出等社区公共事务开展自治管理。
居民小区开办民宿,应向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公司(机构)申报,并在业主委员会协调下,与相关利害关系业主形成相关公约。
今后将定期公示违法违规房东、房客、房源黑名单
蓬勃发展的民宿业也给大城市带来了困扰,为避免民宿扰民,行业自觉应成为不少城市的举措。据悉,成都将支持成立民宿协会行业组织,制订行业标准及公约,建立健全黑名单制度,推进行业征信管理制度建设,加强行业自我管理与监督。
梳理强化民宿行业自律的内容,记者发现“亮点”不少。其中,首先要求民宿企业(共享住宿平台)应依法办理工商登记注册,涉及行政许可的,应取得主管部门的行政许可,同时要实时或定期向有关部门报送预订、交易信息,严格落实网络主体资格审查,接入与公安联网的信息采集系统,协助政府部门监督执法和权利人维权。
此外,要建立24小时客户服务热线或在线投诉解决机制和突发性危机处理机制,鼓励民宿企业(共享住宿平台)利用大数据监测、用户双向评价、接入第三方认证或第三方信用评级等手段和机制,健全相关主体信用记录,强化对房东身份和房源、房客信息审核、信用管理,建立针对房东、房客不良信息及违规行为的管理制度,定期公示违法违规的房东、房客、房源的黑名单。房东和房客要强化道德约束,实现共享共治。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李彦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