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知识扶贫斩穷根 小康路上写青春

——霍小燕扶贫工作记事
2018-06-18 15:53:29  来源:城乡统筹

霍小燕是土生土长的丰都人,曾经历过十年留守的日子。2011年哲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霍小燕考回丰都党校任教,如愿为家乡服务。

但站在讲台上的霍小燕却遭遇困境——如何让基层干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入心入脑?2015年8月,带着挥之不去的“留守创伤”和服务家乡的“本领恐慌”,霍小燕主动申请来到党校帮扶的社坛镇文汇村开展帮扶工作。

知识扶贫斩穷根,倾心创建“爱的家园”

扶贫先扶志。霍小燕决心从引导贫困群众转变思想观念入手,在知识扶贫上下功夫。

深入农户调研,找穷根载富树。进村初始,迎着贫困群众怀疑而期待的目光,霍小燕持续开展了为期10天的走访调研。通过座谈、入户和实地查看,统计记录了9个村民小组的人口空心化、“三留守”和“三保障”问题,为两年来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的4次动态调整提供了理论依据。霍小燕有关留守儿童的论文发表在《党校调研》上,供全县参加党校轮训的5000多名领导干部阅读参考。

巧用农家书屋,落实教育帮扶。2015年8月底,组织翻新废旧的农家书屋,创建“留守儿童之家”。起初,霍小燕在附近的3面墙上都张贴上了“欢迎小朋友到‘留守儿童之家’做作业”的宣传页,第一天2人,第二天5人,第三天10人……尽管过程艰辛曲折,一周后,4张桌子都坐不下孩子们了。从春夏到秋冬,从严寒到酷暑,霍小燕都坚持辅导作业到晚上9点。50多页的签到册,见证了200余天的坚守,成就了贫困户之女李承瑶同学人生的第一张奖状——2015年秋季学期“进步奖”,今年,她以192分的双优成绩考入初中,其他12名孩子也顺利升入初中住校,圆满完成了教育帮扶的阶段性目标。

争取多方支持,丰富日常生活。霍小燕还积极申请妇联的活动资金,为孩子们购买了体育用品和活动器材,平时开展了合唱、画画、讲故事比赛、种树、包粽子和“庆六一”联欢会等文体活动;主动争取党员干部和亲戚朋友的支持,2次组织5个以上的家庭共20名城镇义工参加“城乡一家亲”对接村里儿童,为留守儿童赠送礼品,开展包饺子、拔萝卜、吃香蕉、烤红薯、摘柑橘等活动,丰富了孩子们的日常生活,改善了他们的生活条件;通过网络征集心愿认领人,开展2016年“冬日阳光•温暖你我”新春心愿活动,为出勤率前10名的18位孩子赠送书籍、溜冰鞋、熊娃娃和零食等“新春礼物”,并开展两人三脚走、背球接力赛、抢凳子和萝卜蹲等个人和团体趣味运动会,在欢声笑语中实现强身健体和增强心志的帮扶成效。

请出问题少年,学习助力就业。霍小燕坚持不懈地走访“问题少年”李林刚,李林刚的父亲是贫困农民,对李林刚的教育除了骂就是打,母亲患有精神智障,成绩一直很好的李林刚,高三被迫辍学,4年李志刚来足不出户、不与任何人交谈、只吃不做。终于在去年4月,霍小燕第23次走访时,请出李林刚陪同去看望老支书,来回走了5个小时,对于霍小燕不厌其烦的问话,李林刚只回了珍贵的两个字:“不累”。正是这两字,坚定了霍小燕与李林刚一起成长的信心。其后霍小燕持续送零食、报纸、书籍给李林刚,让李林刚感受到存在感和价值感,经过多次交流开导,李林刚同意随同霍小燕到村上人多的地方参加活动,也当起了留守儿童们辅导老师。

孩子们高度认可李林刚这位知识功底深厚,辅导时责任心爆棚的大哥哥。去年11月3日,在无私奉献中成长的李林刚,到浙江学打窗帘,不到一年时间,存了三万元,稳定就业实现了脱贫致富。这一“真扶贫,扶真贫”事件被群众交口称赞。乡亲们笑了,经过群众口口相传,霍小燕探索的知识扶贫深入人心,村民对“脱贫摘帽”更有信心。

完善家庭强功能,民生实事暖民心

霍小燕创新沟通渠道,让孩子们通过电话、微信、qq、书信与家人沟通,同时注重与监护人的沟通交流,观察他们的家庭变化,引导树立阳光心态。

留守女童余婷的母亲十年前离家出走,父亲在外地打零工,爷爷奶奶年迈患病,家庭收入微薄,还有个小两岁的弟弟需要她监护。霍小燕下村之初,余婷全家人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她也早已心力憔悴,无心学习。霍小燕不断鼓励余婷,特地带她逛丰都庙会、包饺子、过生日、买新衣服,还自掏腰包补助她初中阶段3000元生活费。余婷成为出勤率最高、最依恋霍小燕的孩子。

结合丰都县扶贫政策,在去年年初的动态调整时,霍小燕协调把余婷两姐弟纳入贫困人口,争取到学校的教育资助。

组织城镇职工到村上乡村旅游,承包红薯地和蔬菜地,搭建“互联网+”帮扶平台,霍小燕帮助余婷家卖蜂蜜、鸡鸭鹅蛋禽等农副产品。“春天种的红薯和萝卜不用自个挖出来,就能赚钱!喂了2年多的鸭子不按斤算,能卖200元!”劳有所得,余婷全家喜不自禁。

霍小燕还协助申请、核价、整修余婷家的C级危房,五次动员督促余婷的爷爷奶奶尽快搬离漏雨的偏房,住房修缮后,居而能安,再有打雷下雨,余婷也能安心学习。

通过教育、生产、住房、医疗等帮扶工作,完善了家庭功能,一个绝望的家庭又有了生机和希望。余婷变得勤奋好学、开朗爱笑,她的成长变化,记录了霍小燕曾经的陪伴和感动,也承载着现实的责任和坚守。

两年来,霍小燕行走山路800多公里,累计帮扶达2000人次,累计帮扶工时1660小时,助力文汇139户357人脱贫,为丰都县的“脱贫摘帽”贡献了党员力量。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