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乡村文化,根子在振兴乡村经济,提高村民收入,这样村民才有闲暇和心情主动参与文化活动。与此同时,用好祠堂、办好讲堂、建好大雅之堂,发挥好这“三堂”的积极作用,也非常有利于振兴乡村文化。
要用好祠堂。祠堂有两种,一种是同族的人共同祭祀祖先的房屋,这是宗祠,还有一种是社会公众或某个阶层为共同祭祀某个人物而修建的房屋。陈忠实在小说《白鹿原》中多次写到人们是如何在宗祠中执行家法的。在法治社会,不能以家族的名义对村民实行违法惩戒,但是可以在祠堂中对孝顺父母公婆、诚实经营致富、自力更生脱贫、刻苦学习深造等好人好事提出表扬,对考上大学或研究生的村民子女以及培养出新的蔬菜禽畜品种、有农机农技发明创造的“土专家”“田秀才”给予表彰,对好吃懒做、偷鸡摸狗等行为进行批评,激浊扬清、彰善瘅恶,让先进人物风风光光,让消极分子脸面无光,促使村民“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对于古代先贤祠,更可以经常在祠堂前举行各种纪念、学习活动,追忆先贤生平,重温先贤事迹,弘扬先贤精神,让先贤的光辉照耀每个村民的心灵。善用这两种祠堂,可以有“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的功效。
要办好讲堂。可以在乡村举办法治讲堂、科普讲堂、健康讲堂、专业技术讲堂。在晚上或者大雨、大雪等恶劣天气时以及农闲时节,县乡有关部门工作人员可以“送学下乡”,村支两委也可以邀请本村在外工作的杰出人士、村里的致富能人等为村民授课,为村民学习先进文化创造更多机会。有关部门还可以利用“法治大篷车”、“文艺演出舞台车”等到乡村轮流宣传,乡镇还可以利用视频会议室等让村民接受上级部门或者外地专家学者的农技或创业指导。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人民法院就利用船只、多功能巡回审判车在库区、山区建立了“水上人民法庭”、“车上人民法庭”等“流动法庭”,既方便了群众参与诉讼,又近距离活生生地给村民上了深刻的法治教育课,大大提高了村民的法治意识,对于偏远乡村的文化进步起到了重要作用。
要建好大雅之堂。党的十九大报告深刻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稍加调查就不难发现,村民早已不愿沉迷于打牌看电视,乡村也需要高雅的场所。要建好乡村图书室、书画室,以及占地面积不大、资金投入不多的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台和广场舞场地等,有条件的乡村,可以建好当地先贤的事迹陈列馆、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等等,风景秀丽的乡村还可以邀请外地文化名家设立各种工作室,让村民能时时与优秀文化为伴,处处与先进文化同行。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县就在乡村建立了“红军历史纪念馆”,该县白水镇竹山村还建设了“祁剧博物馆”、“祁剧演艺厅”,修复了“祁剧科班旧址”,村民学习表演祁剧的热情高涨,既减少了乡村陋习,增强了村民自豪感,又增加了文化旅游收入,出现了乡村文化振兴、人才振兴、产业振兴多赢互动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