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不断开创重庆水利事业新局面,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市政协五届一次会议农业组列席人员、市水利局副局长刘正平提出了中肯的建议。
据了解,近年来,重庆水利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有目共睹。但是,当前乡村群众生活饮水、农田灌溉用水矛盾仍然十分突出,基层水利队伍建设较弱,新技术、新材料推广应用范围不广……这些问题在不同程度上将会影响“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和实施。
刘正平介绍说,农村水利确实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农村饮水安全方面集中表现为:集中供水比例较低、自来水入户率不高、饮用水源保护严重滞后、供水水质达标率低、供水工程运行管理不规范。农田灌溉用水方面集中表现为:部分渠道年久失修破损渗漏严重,小型水源工程病险问题较多、灌溉用水利用系数不高、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偏小。基层水利队伍方面:专业技术人才老龄化、断层较严重,基层水管单位体制改革不彻底。新技术、新材料推广应用方面:有些项目建设仍然习惯运用传统的技术工艺,对一些新技术、新材料了解、掌握、运用不够,运行管理信息化有待加强。
刘正平认为,新时代开创重庆水利新局面应重点要把握好以下几个关键:
首先要准确把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新目标,围绕补齐补强水利基础设施短板的总体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兼顾农村与城市,把水源、防洪作为重点投向,调整“十三五”规划及系列专项规划执行、编制思路,校正发展方向和路径。
第二,要准确把握“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新论断,认清我市水利发展面临的形势,既有城乡、地区之间水资源配置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也存在水资源、水灾害、水安全与水环境、水生态等新老问题交织,需要继续保持纵深推进水利改革发展的定力。
第三,要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新方位,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利用的关系,坚持开源节流保护并举、建设管理改革齐抓、速度质量效益统一,加快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
刘正平介绍说,重庆将从以下几方面重点夯实农村水利工作:
第一,夯实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水利基础,为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坚实水利支撑。我国农田水利历史欠账多,薄弱环节多,必须首先补强这块短板。要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建设一批重大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大力推广应用灌溉新技术。要加快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加快完善农田灌排体系,畅通田间“毛细血管”。要加快推进水权分配、水价改革、水权交易,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强化农业用水管理,改变粗放的农业用水方式。要着力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达标提质,增强农田抗灾能力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要健全农田水利的建设管理制度,培养人才队伍,完善运行管护机制,解决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问题,以保证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提升粮食产能。
第二,夯实美丽乡村建设的水利基础,为打造生态宜居乡村提供坚实水利支撑。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加强乡村资源环境保护和合理利用更加迫切。要围绕积极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强坡耕地整治、清洁小流域建设,让农村真正绿起来美起来。要着力解决部分农村水系紊乱、河塘淤积、水质恶化及地下水超采等问题,减轻农业面源污染,增强水源涵养和水质维护功能,保护好乡村风貌、乡土特色和田园风光。要善于利用河长制、湖长制推进农村水环境治理,让乡村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美丽乡愁。
第三,夯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水利基础,为农民生活富裕提供坚实水利支撑。水利精准扶贫要持续发力,充分发挥行业优势,坚持把大力发展贫困地区民生水利作为重要抓手,推进贫困地区水利改革发展。要以解决贫困地区吃水、灌溉、用电等难题为重点,扎实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农田水利、农村水电、水土保持等工程建设,让扶贫扶到根上。要加快水利行业扶贫“六大工程”建设,打响行业扶贫、定点扶贫、片区联系、对口支援、老区建设“五位一体”的扶贫攻坚战。要做好政策落地和投资、项目等向农村的倾斜,保障各项水利扶贫政策措施落地,按照优先安排对贫困地区有全局、长远影响的项目,优先安排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水问题的项目等原则,加大对贫困地区水利投资倾斜力度。要加大水利人才技术帮扶等工作,充分发掘贫困地区比较优势和潜在资源,进一步强化市场机制作用,协助地方搭建扶贫平台,积极促进项目落地和产业发展。
粮丰农稳天下安,乡村振兴水先行。水是民生之本、农业之基、乡村之魂。党的十九大报告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明确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这是一个重大战略思想,是党中央着眼“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导向和农业农村短腿短板问题导向作出的战略安排。重庆各级水利系统务必高度重视,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资源条件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加快补齐农村公共服务,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切实发挥水利在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中的作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