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人口不足两万,无区位优势的小镇。这又是一个农业产业大镇:民营企业125家,其中年产值200万元以上的23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县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2018年工业增加值达5756万元,同比增长27%;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形成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链。它就是石黄镇。
全民招商:每年都有新企业落户
2月20日元宵节刚过,一名来自浙江的客商找到石黄镇政府负责人,希望在这里开办制伞厂。
“非常欢迎,希望你们尽早下定决心,我们保证给你们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石黄镇党委书记袁忠明伸出热情的双手。
“这是今年美好的开始。这样一来,我们镇平均每年都有一个加工企业落户。”石黄镇镇长吴飞也很兴奋。
石黄镇的招商引资“记录本”里,记录着这样一串流水账:
2015年,重庆忠味堂有机食品有限公司成立;
2016年,忠县荣鑫农业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成立;
2017年,忠县佳鑫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入驻;
2018年,忠县金子园农业有限公司成立;
…………
“我们依靠的是全民招商,只要是石黄人,都有责任和义务宣传家乡、招商引资。所以,每年有很多客商到我们这里考察项目。”袁忠明说,通过大力招商引资,全镇发展甘薯、藤椒、萝卜等特色农业产业2.5万亩。目前,还有两个分别投资超过5000万元的项目在洽谈中。
产业融合:让“石黄造”走出去
李启国是石黄镇一名靠传统种植业为生的普通农民,几年前他无法想到自己种的萝卜能装进知名调料品“毛哥老鸭汤”的口袋里。然而,就在去年,他种的4.5万公斤萝卜全部卖给了(下转第2版)(上接第1版)专门为“毛哥老鸭汤”提供原材料的重庆多民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获得纯收入1.8万元。
让石黄镇的农特产品走上各地群众的餐桌,是石黄镇政府拟定的“农特产品走出去计划”的一部分。从石黄镇走出去的农特产品,除了萝卜,还有藤椒、葛根、甘薯等。
石黄镇最大的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重庆忠味堂有机食品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公司通过多年的发展,生产能力和产品品质不断得到提升,生产的粉丝和淀粉供不应求,甘薯加工品更是走向全国各地。
石黄镇农特产品成功走出去,忠县金子园农业有限公司的电商平台功不可没。
2018年,返乡创业的钟金华把电商总部设在家乡石黄镇,并成立忠县金子园农业有限公司。
“通过我的平台,把家乡的农特产品推向全国,是我的梦想。”在忠县金子园农业有限公司的货架上,不仅有钟金华自己公司生产的蜂蜜、茶叶等农特产品,还有石黄镇的山货和农特产品。在她研发的姜粉系列产品的带动下,周边群众自发发展生姜种植基地200多亩。钟金华为忠味堂设计产品包装,还承诺为石黄镇的农特产品免费设计产品包装,并进行营销策划宣传。
“在各农业龙头企业的带动下,石黄镇初步形成以农特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具备了走出去的条件。”袁忠明表示。
干群同心:盘大企业共同富裕
为何众多客商如此青睐一个偏远的小镇?石黄镇党委、政府为何敢于“亮剑”发展“石黄造”?面对记者的提问,袁忠明用一句反问作了正面回答:“道理很简单,政府不做好服务,不营造好的环境,群众不积极支持,企业凭什么落户在我们这样偏远的小镇?”
石黄镇城建办负责人周鹏飞成为企业的“代办员”,全年大部分时间在为企业跑腿服务,有时候一天要往返县城两趟。
石黄镇人大主席周世坤长期驻守忠味堂,成为编外“副总”。“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其他事务由我们去做,企业才能集中精力搞发展。”周世坤说。
“一届接着一届干,认准目标不折腾,集中精力求发展,这是关键。”袁忠明说,在这样的干事创业氛围中,栽好梧桐树,自然会有凤凰来。
忠味堂从签约到投产不到一年时间,缘于石黄镇党委、政府积极为企业做好外部环境协调工作,主动为企业解决道路、电力、燃气等配套设施问题。也正是这家企业的顺利投产,让石黄镇的特色农产品加工业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2017年,重庆多民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石黄镇成立。建设初期,在镇政府工作人员帮助下,公司不到一个月就完成环评手续,项目建设速度加快,实现当年建设当年投产。“如果不是政府帮忙协调,估计要损失一年的收入。”重庆多民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说。
…………
发展产业,培育龙头企业,带动全镇群众走上致富道路,绝不是政府“一头热”的事。近年来,石黄镇党委、政府不断营造良好的企业发展环境,引导群众一起抓招商、抓发展。
2018年底,石黄镇召开乡村振兴示范带动先进企业表彰大会,表彰6家为全镇经济发展作出较大贡献的民营企业。这场表彰大会,不仅让民营企业发展信心更足,还让群众招商引资的热情更高。“只要老板来投资,我们都积极支持、配合。”石黄镇金星社区居民杨金成很受感染,他说,石黄镇的企业多了,群众挣钱的机会才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