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

河南民宿大有可为!省内外民宿专家到信阳“寻找春天”

2019-03-07 08:57:34  来源: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民宿是发展全域旅游的突破口,是助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措施。”

为进一步落实全省文化和旅游工作会议精神,确保“民宿发展争最快”,2月25日至3月1日,由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的“民宿走进信阳”活动成功举办。

一周时间里,来自省内外近30名专家和学者分成两组分别走进信阳市罗山县、固始县、商城县、光山县和浉河区、平桥区进行民宿项目考察,一起为河南民宿发展“寻找春天”。期间,专家组举办了4场项目推介会暨民宿主题授课活动,来自信阳市各县区、乡镇、景区的相关负责人等上千人从培训中受益。

有温度有故事有主题有基因 河南民宿大有可为

“民宿走进信阳”活动考察过程中,省内外民宿专家纷纷点赞,河南民宿大有可为。专家组认为,乡村民宿的发展已经进入春天,信阳是一座山川秀美的生态绿城,被誉为“北国江南”,在发展民宿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漫村文旅集团创始人翁余辉表示,他已经是第三次来河南进行民宿项目的考察,公司有意在洛阳、郑州周边和大别山革命老区进行投资。

知白度假创始人华磊表示,现在很多民宿都开启网红模式,一些地方民宿推出特色菜肴,比如一碗红烧肉,引得众人而至。有的民宿还推出差异化服务,比如用餐前沐浴、更衣,这给我们发展民宿提供很好的启发与借鉴。华磊说:“通过考察,我感觉河南民宿,包括信阳民宿发展有温度、有故事、有主题、有基因,河南民宿产业发展大有可为。”

河南省文化和旅游规划研究院首席专家郑泰森认为,河南民宿的发展要因地制宜,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特点,不能照搬城市里酒店那一套,要为当地旅游发展的方向、重点和领域做好配套,民宿的供给应该是“宝塔式”的结构,要有高端、中端和低端产品,形成一个合理的结构,能够适应城市里面不同收入人群的消费需求。

河南大别山西河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江建军表示,他们做民宿的发展理念是“改好老房子、用好老宅子、垦好老园子”,把特色农业作为体验产品,把农副产品商业化产业化,决不会用拆了再建的方式来改变民宿的味道。

大别明珠旅游综合开发公司副总经理黄偲夏说,在民宿的发展过程中,他们会采取三个办法协调解决和当地群众的关系。一是充分和当地村集体经济进行合作,委托当地村集体租赁土地和招工,和当地村民建立长态稳定的工作关系。二是和当地村民平等对话,成立党组织来协调解决村民的需求。三是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企业、村集体再加上当地百姓,三方共同入股成立民宿开发运营公司,村民的期望值不单单是收房租,他们也期待参与利益分红。

以民宿发展助推乡村旅游,实现乡村振兴

在发展民宿产业的过程中,信阳当地又有哪些好的做法。商城县委书记李高岭说:“民宿发展是乡村旅游的一个重要原素,通过民宿的发展,去推动和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的一个有效抓手,要在乡村旅游的工作中,实现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要实现企业与当地政府、村集体组织和农民的融合发展,所以在工作推进中,要按照融合、合作、共建、共享、共赢的原则,按照政府引导,政策支持、市场运作、公司经营、群众参与、合作共赢的发展思路去发展乡村旅游,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乡村振兴。”李高岭认为,仅仅就民宿去做民宿,乡村旅游做不活,也做不好,必须把一二三产业融合起来,要把社会资本下乡、人才下乡和成功人士返乡有机结合起来,和乡村集体组织、农民结合起来,然后去发展乡村旅游,发展民宿产业,才能实现乡村振兴。

这是一次发现美、寻找美和创造美的旅程

为期一周的“民宿走进信阳”活动结束,信阳市副市长邵春杰接受媒体专访时表示, 这次“民宿走进信阳”考察投资活动,是一次发现美、寻找美和创造美的旅程。专家团队不仅带来了新的理念,开阔的视野,前瞻的运营模式,还给大家带来一次“头脑风暴”。这些年,信阳一直按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践行。信阳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信阳境内山区和丘陵面积占到辖区总面积的3/4以上,森林覆盖率36%,年均气温15.1℃。信阳境内现有9处国家、省级森林公园、3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6处国家级水利风景区。信阳要山有山,要水有水,要文化有文化,要历史有历史,这里红绿相映,景色怡人,是一个不来不知道、来了不想走的地方。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