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精准扶贫是两会期间热议的话题之一,我最关心的是偏远贫困地区孩子的阅读问题。
近年来,我先后考察过百余所深度贫困地区中小学,欣慰地看到绝大多数学校的学生营养午餐得到了较好解决,采购、加工、管理等各个环节都有相对严格的制度把关,有力保障了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这些中小学的图书馆建设与学生的阅读状况令人担忧。首先,图书配备品质较低。大部分农村中小学图书馆的图书或由各种渠道捐赠而来,或通过招标而来,其中许多不太符合中小学生的阅读要求,真正的经典作品很少。其次,图书馆利用率极低,管理水平较差。我们去过的中小学,大部分是在每天下午放学后开放一小时左右。规模大一点的学校,往往按照年级轮流借阅,每名学生每周轮到一次就非常不易了。大部分学校没有专门的图书管理人员,大多由老师临时兼职,谈不上有效指导学生阅读。再其次,中小学校长和老师对阅读的重视程度普遍不够。比如,有的县城学校拥有大量图书,却没有人编目,成包成包的图书躺在库房“睡觉”;有的乡村学校因为学校翻建教学楼,把所有图书打包送到食堂的仓库。我们对在校师生调查时发现,大部分学校没有阅读指导课程,很多学生在回答“你印象最深的一本书”时,竟无言以对。
中小学正值学生精神成长的关键期,农村学校与城市学校最大的差距,其实不是硬件设施,而是软件环境。尤其在当下中国,农村学校可以将阅读作为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为此,我建议在继续做好农村中小学免费营养午餐工程的同时,及时推出农村中小学“精神正餐”工程,大力推进农村学校书香校园建设,让农村孩子的精神世界得到滋养。
一是推出农村中小学图书馆标准化建设工程。建议邀请专家参考已有的成熟书目,作为中小学图书馆的基本书目,规范农村中小学图书馆图书配备,确保好书进入农村学校。二是组织专项行动,检查剔除劣质图书。明确中小学图书的质量要求,将不适合中小学教师及学生阅读的图书、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剔除出学校图书馆。三是根据不同学校的规模,设置专兼职结合的图书管理员岗位,积极推进相关培训,加强对农村中小学师生的阅读指导。四是鼓励社会公益组织和民间团体支持农村中小学的阅读工程建设,在捐赠优秀图书、培训阅读推广人、开展各种阅读活动等方面给予帮助。
知识就是力量,阅读改变命运。只要对孩子的精神和身体同样重视,把最美好的书籍给最美丽的童年,我们就能以阅读强壮乡村教育,以乡村教育进一步强大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