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月18日6时5分讯(特约通讯员 李诗素)“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灯树千光照,明月逐人来……”唐代苏道味写下的元宵夜诗句。
天上月圆,人间汤圆,家家户户团团圆圆。元宵节传承到今天,习俗没有改变,反而人们对过元宵节的气氛更浓烈。黔江人过元宵节,主要体现在饮食和娱乐为主,比如吃汤圆、看龙灯、点路烛、猜灯谜等活动。
吃汤圆
元宵节吃汤圆,象征团圆、幸福、吉祥、和睦与平安。
每年的元宵节,家住黔江区黑溪镇的庞大妈早早地起床,亲手制作包汤圆的馅。由于全家聚在一起有20多口人,她根据家人的口味,要制作糖的和荤的两种汤圆馅。按理说,庞大妈这个儿孙满堂的家庭,她完全可以多睡会懒觉,把这些活交给媳妇和女儿去做。她却说,现在的年轻人不爱动手,再说弄出来的汤圆馅味道,也还不及她做的老道。
“其实,包汤圆最麻烦,但过元宵节,家家户户都吃这种滚圆的食物,再麻烦也得亲手做。”庞大妈说,也有人建议元宵节以吃鸡蛋来代替,但吃鸡蛋总觉得没有过节的气氛。
舞龙灯
乡村过年很热闹,好看的好耍的也多,从大年初九就有玩龙灯、划彩龙船的的,在元宵节这天更热闹,相邻的村寨还有龙狮舞比赛。
舞龙灯,城里只有在重大传统节日和重大庆典活动才会出现。在乡村,除了过年,就是红白喜事时也能看到舞龙狮的。
“在我们小的时候,农村没有电视,也没有打牌等的娱乐。在过年期间,就去撵龙灯看。”现场玩龙灯的黄师傅说,他从12岁就跟师学玩龙灯,如今54岁,他每年的春节,都要吧龙灯队的队员组织起来,挨家挨户为附近的村民拜年,图的是大家过一个喜庆祥和年。
点路烛
“年三十的火、十五的灯”。元宵节这天,在乡村还要 “点路烛”的习俗。家住黑溪镇白合社区84岁的侯永力老人说,大年三十夜的火要比平常烧得旺、通宵不熄,寓意人丁兴旺,来年生活红红火火。 元宵节的晚上室内外必须是灯火辉煌,寓意来年家业、事业辉煌腾达。
“30年前的乡村,元宵夜几乎家家都要点路烛。更有人家,还要在房屋的院坝周围、门前的田埂上点上蜡烛,晚上看到的是一片灯火,场景很壮观。”侯永力说,除了点路烛,还有放孔明灯的。在这天晚上,不仅天上有红灯万盏、地上也是一片灯火通明。
近几年来,随着黔江区“两城同创”的开展和森林防火工作责任的层层落实。农村把元宵节点路烛替换成安彩灯,把燃放孔明灯替换成挂大红灯笼,高挂在树梢和房顶,一样保留着节日的味道。
猜灯谜
猜灯谜,是一项群众娱乐参与最多的活动之一,逐渐成为元宵节不可缺少的节目。黔江区文化部门每年都要在人口集中的广场、景区组织开展猜灯谜有奖活动。
元宵节这天,一家人相聚吃过汤圆后,相约一起逛街、赏花灯以及猜灯谜等。
灯谜形式多样,有打一字、打一成语、打一人名、打一器具、打一动物名的等。如“泵”字,打一成语;“千秋万岁名”,打一作家名等的谜语字条挂在大红灯笼上,并编排序号,你若猜中了该灯谜,就将字条末端的序号剪下来,拿到兑奖处兑奖。
这种让市民猜灯谜有奖趣味活动,既启迪了智慧,又迎合了节日气氛。不仅是让市民在娱中找到快乐,在乐中感受到一种喜悦,开开心心度过一个欢快的元宵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