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根枝丫可以剪,那根莫剪太短了。”“来,你帮忙把那一根掰下来点,我剪。”……连日来,在黔江区石会镇黎明社区9组的脆红李基地里,村民们修枝、除草、垒肥等,忙得不亦乐乎。
“流转土地17亩,有租金收入;在基地打工,60元/天;年底还会有分红,安逸。”村民徐世友今年63岁,年纪大了,外出务工不好找工作。村里发展了脆红李、蚕桑、茶叶产业,她和其他村民一起,常年在基地务工,年收入近万元,很满意。
产业发展,离不开党员群众的积极参与。65岁的老党员庞一贤,带头支持村里特色农业发展,在脆红李基地里干起活儿来格外卖力。他说,过去村里发展产业是农户“散打”,不成规模,种植不标准,离家远的坡地甚至成为撂荒地。现在,村里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建基地、扩规模、重改革,宜业宜生态宜发展,产业有效益,群众有盼头。
“一定要把产业发展好,才能不辜负村民、老党员的信任和支持。”黎明社区主任陶钦恒介绍,目前,全社区共发展了500亩脆红李、300亩蚕桑、300亩茶叶,产业全覆盖。成立了黎萌农业专业合作社,实施“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三变改革,产业收入的50%用于新一年产业发展、40%用于村民分红、10%成为村集体经济收入,既保证村民收入又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这是黔江区大力发展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的一个缩影。今年,黔江将加快农业产业发展速度,全面完成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工作;深化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年”计划,突出品种品质品牌建设,新增“亩产万元立体农业”基地5万亩;稳量提质发展三大传统骨干产业,全面完成烟叶收购计划,产茧6万担,出栏生猪70万头。发展特色蔬果、生态养殖、中药材等特色效益农业,新增经济作物面积11万亩,粮经比调整到40︰60。积极申报立项无抗生猪国家标准,新增农产品品牌认证15个以上,完善“山韵黔江”品牌体系。积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统筹推进“三社”融合发展,规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30家,新建农村综合服务社50家。(记者 周艳红)